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82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制造;搜索位置:无限定;

1:[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钢工艺与技术]超薄带铸轧技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等国家着手开发薄带铸轧技术,相继建立了实验机组,主要技术代表为CASTRIP、EUROSTRIP、POSTRIP等,直到2002年美国纽克钢铁公司第一条CASTRIP®薄带铸轧生产线生产出厚度为0.85~1.85mm超薄带钢,薄带铸轧才真正从实验阶段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而其它铸轧技术主要存在铸带表面质量差、生产稳定性差、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2015年9月京诚公司启动了本项目的研发,提出了总体目标:形成包括工艺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在内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薄带铸轧生产线产品,技术成果为加速和真正实现薄带铸轧生产线产业化提供工艺装备技术保障及相关工程建设支持。 通过本研发项目,首创了我国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超薄带铸轧技术生产线国产化技术与装备,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除部分设备外,其余部分均由国内设计供货(外方仅提供了相应的生产工艺要求和基本数据)。本项目联合炼钢、轧钢专业,针对外方提供的资料,仔细分析判别,有选择的消化吸收,并结合自身优势技术成功地开发了一系列的超薄带铸轧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取得专利成果十余项。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5 10:58:57 阅读(2158) 评论(0)

2:[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钢铁冶金行业协同制造平台

通过协同制造运营平台,对合同、标准、成本等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采用业务与数据驱动的方式,使整个系统满足现场各层次业务需求,系统从订单管理开始,经采购、审核、排产、生产、质检、判定,直至入库、发货,形成了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完整管控。多年来,协同制造平台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到不同的企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围绕该平台申报了多项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进一步去促进了项目成果的落地。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53 阅读(1478) 评论(0)

3:[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面向多品规高精度轧制的CSP产线控制系统

针对以CSP流程为代表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存在的外方系统黑匣子、品规扩展精度低、系统老化故障多、局部改造风险大等共性难题,通过全面系统调研、大量离线测试、高精模型研发、先进算法应用、智能功能开发等途径,从高精度轧制过程控制模型、兼顾全幅宽和多目标的板形综合控制技术、新一代过程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马钢CSP产线,是自主研发的成套过程控制系统首次应用于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首次替代原外方的系统,首次提出网关+双系统并行的零停机时间的在线替换模式,首次敢于同时保证C40、C25双凸度控制精度,综合指标优于同期采用国外技术的同类产线,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完成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研发和改造国外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此领域的长期垄断,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品种规格、降低制造成本及实现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相关技术成果也推广应用于日钢1580、柳钢2032等常规热连轧生产线,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绩,推动了宽带钢热连轧关键共性技术的持续进步。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51 阅读(1654)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 ” 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一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 2020 年重点专项拟启动 8 个公开择优重点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 4000 万元。本专项指南部署的研究任务均为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1。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3 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5 家。每个研究任务拟支持项目数均为 1~2 项。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重点任务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24 02:45:18 阅读(1262)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 ” 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设立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装备/系统与平台、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等 3 类任务以及基础支撑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 5 个方向。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8—2022 年)。 2020 年,拟围绕制造业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工厂共性核心技术及解决方案、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区域产业集成技术和应用示范以及基础前沿理论等任务,按照基础研究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三个层次,启动不少于 66 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 7 亿元。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充分发挥行业/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 2:1。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应达到1:1 以上。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24 02:44:37 阅读(1234)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 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国家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迫切需求,支撑“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抓住我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跨界技术整合,构建基础研及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创新链,并进行一体化组织实施。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2020 年重点专项拟启动 8 个公开择优重点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 3900 万元。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3 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5 家。每个研究任务拟支持项目数均为 1~2 项。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重点任务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24 02:44:23 阅读(1187) 评论(0)

7:[成果转化与推广--选矿新技术]复杂难选铁矿资源悬浮焙烧高效利用共性创新技术

铁矿石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保障性资源,属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基建、装备制造、交通、能源、海洋工程及环保等领域,是人类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结构材料。我国“十四五”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现代化建设也是人类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财富不断积聚、大量消耗矿产资源的过程,同时“中国制造”、“一带一路”、基建开发等宏观经济持续利好,这必将驱动我国钢铁的高位消费量,对铁矿石的市场前景需求巨大。 我国铁矿石资源品位低、禀赋差、难利用,长期大量依赖进口,进口量连续多年超10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85%,这不仅对我国钢铁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研发创新技术实现我国难选铁矿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降低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强化我国铁矿资源保障能力,推进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1:59 阅读(1989) 评论(0)

8:[成果转化与推广--轧钢工艺与技术]钢材热轧过程氧化行为控制技术

钢材氧化在热轧过程中贯穿始终,并受到合金元素及诸多工艺参数的交互影响,国际先进企业虽积累一定经验诀窍,但也未很好解决,实现结构、厚度、均匀性的精准控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而我国在此方面更是缺少理论研究、技术落后,产品因此常被高端用户拒绝,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原材料瓶颈。综上所述,构建钢材热轧氧化控制理论体系,形成具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实现热轧氧化调控由经验试错向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的转型,是全面提升钢材表面质量,保证我国钢材产品走向高端,保障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1:42 阅读(1818)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板带材新技术]钢铁产品组织性能与表面氧化状态智能预测及工艺协同优化系统

热轧板带材力学性能是用户关注的核心要素,组织性能预报与集约化生产受到普遍重视。然而在整个热轧生产过程中,加热和热轧、冷轧过程中轧件内部组织演变情况处于“黑箱”状态,无法直接测量、观察。想要控制钢材内部的组织,调整、改变其组织和性能,需精确感知轧件内部的信息,需要系统具有模型感知的能力。在工业大数据的数字感知的基础上,基于物理冶金学研究,通过AI(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赋予系统以感知、记忆、思维、学习能力以及行为决策能力等能力。同时基于热轧板带生产过程复杂性和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构建跨系统、跨工序的钢铁工艺质量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融合物理冶金学和生产数据实现热轧全流程组织-性能-表面演变的数字孪生。以生产全流程工艺机理为基础,实时分析生产过程工艺、设备参数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并进行质量在线综合评判和异常原因追溯。结合设备过程控制能力给出工艺参数和制备工序流程的优化方案,以数据为基础提高机理不明或复杂工况下的数学模型设定和质量控制精度,通过多工序协调匹配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现阶段,浦项、普锐特开发了在线组织监测与优化系统,实现了一材多品种生产和在线工艺调优;东北大学项目团队则采用人工智能预测了材料组织性能演变,开发了力学性能高精度预测、氧化铁皮控制、工艺逆向优化和钢种归并技术,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控制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1:08 阅读(1920) 评论(0)

10:[成果转化与推广--连铸新技术]高品质连铸坯高效与绿色化生产技术

连铸在钢铁制造流程中具有中心地位,目前我国超过98%的铸坯母材均采用连铸生产。然而,实际生产过程,微合金钢铸坯频发表面裂纹缺陷、大断面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控制不理想,已成为钢铁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制约了高端钢材的高质、高效与绿色化生产。针对该共性技术难题,立足于连铸坯表面组织高塑化控制和高温连铸坯断面逆向温度场分布特性,开发了曲面结晶器及二冷控冷的铸坯表面裂纹控制技术和凝固末端重压下的铸坯高致密均质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善/消除铸坯凝固缺陷,实现连铸高效与绿色化生产的关键。 针对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裂纹频发难题,立足于微合金钢表层组织析出与组织生长行为,研发形成了基于连铸结晶器角部快冷以弥散化析出碳氮化物和连铸二冷高温区循环相变以超细化晶粒实现凝固组织高塑化的裂纹控制新工艺,并研制出了角部高效传热曲面结晶器和结晶器窄面足辊横向3喷嘴超强控冷装备与工艺技术。 针对大断面连铸坯的中心偏析、疏松等凝固缺陷难题,从理论、工艺、装备等方面入手,研发了适用于我国“一线多产”特点的连续、动态重压下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形成了以基于溶质非均匀分布“软测量”与压力压下量实时反馈“真检测”的凝固末端位置形貌高精度在线标定、同步控制中心偏析与疏松的两阶段连续重压下工艺、精准控制驱动扭矩提升铸坯心部变形的高效挤压工艺、避免压下裂纹与滞坯风险的实施保障措施等为代表的“准确、高效、稳定”压下的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集成技术,并开发了宽厚板连铸用增强型紧凑扇形段与大方坯连铸用渐变曲率凸型辊,突破了常规连铸机无法稳定实施大变形压下的装备瓶颈。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0:47 阅读(1692) 评论(0)

第10页/共19页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