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31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规划;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成果评价--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钢铁智能制造框架体系研究、设计与应用

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着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大力发展钢铁智能制造,建设钢铁强国,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小钢铁企业是我国钢铁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产能规模、产品类别、管理模式、两化融合基础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探索中小钢铁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路径,打造中小钢铁企业智能制造试点,在行业内更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对推动钢铁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2-02 02:43:31 阅读(2388)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车体轻量化用系列热轧高强钢的绿色制造及产业化

本项目属冶金科学领域。 本项目利用相变强化机制开发了540MPa~780MP级热轧双相钢/高扩孔钢;运用多种强韧化机制,开发了屈服300 MPa ~700 MPa细晶粒钢、抗拉420 MPa ~610 MPa大梁钢;运用微合金化及相应的TMCP工艺,开发了520MPa~750MPa级搅拌罐用钢;采用微合金化和TMCP及热处理工艺,开发了屈服强度大于960MPa级高强钢。 高强钢的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围绕轻量化材料设计及流程减量化的“绿色制造”,本项目成果的主要创新性、先进性如下:(1)系列热轧双相钢/高孔钢及轻量化车轮制备:开发了540MPa~780MP级热轧双相钢/高扩孔钢,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全双相钢/高扩孔钢车轮的制备,在部件减重15%的基础上,实现了疲劳性能翻番。 (2)车身结构用系列热轧高强钢及轻量化车身设计:开发了屈服300 MPa ~700 MPa细晶粒钢、420 MPa ~610 MPa大梁钢。采用上述产品可实现性能不降低车体减重5%。 (3)工程车辆构件用系列高强钢及轻量化应用:开发了520MPa~750MPa级搅拌罐用钢,产品的应用可降低自重系数30%。开发了屈服大于960MPa级高强钢,具有-40℃冲击功大于100J的优异韧性。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开发了多系列热轧高强钢,共获5项省新产品、1项省名牌产品、2项省科技成果。近三年来累计生产12.7万余吨,新增销售收入约37.4亿元,新增加利润3.0余亿元,新增利税4.4亿余元,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及安徽省相关产业规划,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 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在马钢得到应用;所开发的产品在众多主机厂的车体结构件、搅拌罐罐体及液压支架等得到应用。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述高强钢的应用范围必将更加广泛。
作者:马钢 发表时间: 2018-02-02 10:31:06 阅读(2271)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 年版)

为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对环保技术装备的新需求,我们会同科技部组织开展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4年版)》的修订工作。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主管部门、中央企业、相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形成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11-27 09:57:15 阅读(1911)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大项目指南-“无序合金的塑性流动与强韧化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二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7〕80号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和委党组战略部署,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二批39个重大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报送日期为2017年8月14日至18日16时   2.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7-26 03:22:44 阅读(1890)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十三五重大项目指南-“基于薄带连铸亚快速凝固的非平衡相变与组织一体化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二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7〕80号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和委党组战略部署,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二批39个重大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报送日期为2017年8月14日至18日16时。   2.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7-26 03:21:58 阅读(2338)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十三五重大项目指南-“钙钛矿材料多功能原理及其耦合新效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二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7〕80号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和委党组战略部署,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二批39个重大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报送日期为2017年8月14日至18日16时。   2.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7-26 03:21:16 阅读(2021)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十三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成长,科技与经济社会结合更加紧密。 主要指标如下: 到2020年,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培育20家左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部分企业进入全球创新100强行列,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34万亿元,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按照科研基地优化布局统筹部署,在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产业技术领域建设20家左右战略目标明确、运行开放高效、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形成对产业发展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的技术创新网络。 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1%,行业领军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PCT专利申请量实现翻一番。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建设一批带动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联盟达到300家以上。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国际和国家技术标准。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2万亿元。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创业投资、股权融资等规模大幅提升,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大。 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转化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科技成果,选择基础较好的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5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省市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形成若干推动区域转型发展的创新高地。 对全球创新资源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构建一批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引进一批海外高端创新人才,围绕“一带一路”扩大创新合作,推动重点产业走出去。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5-04 09:46:56 阅读(3381)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材料重大科技项目,着力保障重点基础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材料的重大需求,提升我国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前瞻部署策略,科学把握新技术的原创点,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和关键技术问题,实施材料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使材料的基础前沿研发活动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实施技术创新引导策略,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切实加强我国材料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支撑。 加强我国材料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军工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技术、特种合金和稀土新材料等,满足我国重大工程与国防建设的材料需求。 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先进轻合金、特种工程塑料、特种玻璃与陶瓷等先进结构材料技术;高性能膜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特种功能与智能材料技术;新型微电子/光电子/磁电子材料、印刷电子材料、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等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技术;以高通量设计/制备/表征为特征的材料基因组技术;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技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的形成,切实促进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材料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原材料技术提升,实现重点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优势产能合作,落实节能减排,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 加强材料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材料领域核心领军人才、研究开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组成的材料人才体系及其评价机制,提升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着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的水平和比例,满足材料领域发展的需求。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5-03 09:05:23 阅读(2589) 评论(0)

9:[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按照“争高端、促转型、强基础”的总体目标,强化制造核心基础件和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品,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方向,强化制造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二)发展思路 1.探索高端,构筑先发优势 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加强新兴产业关键装备、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制造等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率先突破,赢得战略主动。 2.强化基础,增强保障能力 针对制造业基础能力薄弱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重点攻克轴承、液压件、仪器仪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工艺库、材料参数库和制造过程核心软件产品。 3.两化融合,推动供给改革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大数据制造服务、大规模定制、集团管控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 4.绿色制造,促进持续发展 针对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造传统产业,探索高效、节能、节材产品设计创新、智能化工艺、服务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模式,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5-03 09:05:07 阅读(3660) 评论(0)

10:[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铁工艺与技术]高炉热风炉燃烧控制模型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炉热风炉仍然采用手动阀门控制或者简单的串级控制,即使引入了自动化控制手段,也往往是简单的爬坡法或者拱顶温度寻优法,这些方法缺乏整体规划与前瞻性,对整体烧炉缺少全局状态掌握,而维护与使用又相对麻烦。 而引入了自动烧炉模型的部分先进生产企业,则往往由于对于点检要求高,操作人员水平要求高,硬件要求稳定无故障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实际投用效果不好,节能效果有限。 所以,研发一款安全可靠的、可以切实指导生产,全面替代人工控制的、易用易维护的,轻量级的全自动燃烧控制模型就十分必要了,它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作者: 发表时间: 2017-03-21 01:58:32 阅读(4398) 评论(0)

第3页/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