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36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组织;搜索位置:无限定;

1:[成果转化与推广--连铸新技术]高品质连铸坯高效与绿色化生产技术

连铸在钢铁制造流程中具有中心地位,目前我国超过98%的铸坯母材均采用连铸生产。然而,实际生产过程,微合金钢铸坯频发表面裂纹缺陷、大断面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控制不理想,已成为钢铁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制约了高端钢材的高质、高效与绿色化生产。针对该共性技术难题,立足于连铸坯表面组织高塑化控制和高温连铸坯断面逆向温度场分布特性,开发了曲面结晶器及二冷控冷的铸坯表面裂纹控制技术和凝固末端重压下的铸坯高致密均质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善/消除铸坯凝固缺陷,实现连铸高效与绿色化生产的关键。 针对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裂纹频发难题,立足于微合金钢表层组织析出与组织生长行为,研发形成了基于连铸结晶器角部快冷以弥散化析出碳氮化物和连铸二冷高温区循环相变以超细化晶粒实现凝固组织高塑化的裂纹控制新工艺,并研制出了角部高效传热曲面结晶器和结晶器窄面足辊横向3喷嘴超强控冷装备与工艺技术。 针对大断面连铸坯的中心偏析、疏松等凝固缺陷难题,从理论、工艺、装备等方面入手,研发了适用于我国“一线多产”特点的连续、动态重压下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形成了以基于溶质非均匀分布“软测量”与压力压下量实时反馈“真检测”的凝固末端位置形貌高精度在线标定、同步控制中心偏析与疏松的两阶段连续重压下工艺、精准控制驱动扭矩提升铸坯心部变形的高效挤压工艺、避免压下裂纹与滞坯风险的实施保障措施等为代表的“准确、高效、稳定”压下的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集成技术,并开发了宽厚板连铸用增强型紧凑扇形段与大方坯连铸用渐变曲率凸型辊,突破了常规连铸机无法稳定实施大变形压下的装备瓶颈。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0:47 阅读(1688) 评论(0)

2:[成果转化与推广--轧钢工艺与技术]热轧棒材新型气雾分级冷却工艺技术

应用气雾冷却新工艺和新设备, 使得HRB400E、HRB500E、HRB600(E)产品质量在满足GB/T 1499.2-2018新标准各项要求的条件下生产成本最小化。 技术原理与工艺路线: (1)考虑全过程控冷,阶梯型分段冷却+中间返温+冷床控冷;通过控制水雾粒度分布提高汽化冷却比例和冷却效率,优化冷却路径,控制每个冷却段的降温、返温温度以及冷却速度,控制V(或Nb)的碳氮化物在γ~α 转变过程中的相间析出和在铁素体区的析出,并控制各冷却段的终冷温度,从而达到控制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的目标。 (2)新型冷却工艺(Spray Evaporation Cooling ) :根据水雾汽化特点,精细化控制降温返温温度和气化时间间隔; (3)控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比例和珠光体团块尺寸、片层间距; (4)析出物控制技术; (5)氧化铁皮结构精确控制工艺;考虑温度、氧化程度、应力状态、Fe-O激活能等因素,高温γ区( FeO )+相变过程( FeO+少量Fe3O4 )+后续冷床氧化( FeO+Fe3O4 );Fe3O4+ FeO致密氧化膜 的比例。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9 03:56:07 阅读(1450) 评论(0)

3:[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冶金智能物流技术

针对冶金企业物料管理的工艺特点,融合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信息化、互联网、物联网、优化算法等技术,改变传统的物流/物料管理模式,建立实时高效、惊喜且流畅严密的现代钢铁企业物流/物料管理系统。实现冶金企业全厂物流作业端到端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以物流为主线对冶金物料的采购、运输、质量、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分析和优化。建立客商网络协同平台,实现供应链物流、厂内物流与客户物流的高效协同、全程跟踪,且低成本运营。 通过科学规范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客我双赢,实现物流/物料管理的总体优化。 流程链上各业务环节信息共享、相互验证、实时监控,提高钢铁企业物流总体运营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wisdri2020 发表时间: 2020-03-17 02:55:09 阅读(1404) 评论(0)

4:[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钢工艺与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绿色节能电渣重熔技术与成套装备

电渣重电熔钢组织和性能优异,应用于各类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但传统电渣重熔技术耗能高、氟污染重、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无法满足高端装备的材料需求。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课题组提出了电渣重熔过程“洁净度控制”和“均质化凝固”2个原创性理论,形成了高洁净高均质电渣重熔成套技术与装备、特厚板坯和特大型钢锭电渣重熔技术、半连续电渣重熔实心和空心钢锭的成套技术及装备、电渣重熔过程节电和除氟技术等原创新技术,开发了系列高端材料,节能减排和提效降本效果显著,实现我国电渣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本项目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电渣重熔成套装备、工艺和新产品开发整体解决方案。也可以就企业单项技术提供服务。如新建电渣炉、老旧电渣炉升级改造、节能降耗技术、质量提升和新产品开发等。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16 09:28:09 阅读(1807) 评论(0)

5:[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钢工艺与技术]提高钢材塑韧性的M3组织调控技术

M3组织可有效避免裂纹形核与阻止扩展,改善载荷-位移曲线,提高钢材强度和塑韧性。实现方法是:(1)将基体组织由单一铁素体型调控为多型相+亚稳奥氏体相;(2)亚稳相调控由相变冷却过程扩展到生产与服役全过程;(3)组织调控尺度由微米级发展到10-5-10-8m范围。 开创性地提出亚稳超细奥氏体提升强塑积的第三代汽车钢技术路线,通过中锰合金化和逆相变热处理工艺,获得了含大量亚稳奥氏体的亚微米多相组织,发明了抗拉强度范围600-1500MPa和强塑积不小于30GPa%的第三代汽车钢。引领国内外高强塑积汽车钢的研发与生产。 发明的中锰钢温成形技术,减少了对传统热压成形涂层材料22MnB5和热成形工艺的依赖,丰富了未来汽车超高强度钢板选材的空间,简化了超高强钢板成形技术难度和工艺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创新了屈服强度500MPa-700MPa级低合金钢M3组织调控技术,在低合金钢中成功调控出多相(铁素体+贝氏体)、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和纳米析出的M3组织,实现了低屈强比(≤0.85)、高均匀延伸(~10%)、屈服强度500-700MPa级高强度低合金钢。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2 03:02:20 阅读(1443)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热连轧超高强钢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长期以来,国内钢铁企业无法批量生产热轧薄规格超高强钢板,特别是2-8mm的超高强钢。为占领薄规格超高强钢这一高附加值利基市场,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本项目从用户需求出发,开发了具有高强度、高疲劳、高耐磨、高防护、高耐磨蚀和抗高温软化等一系列超高强钢产品。同时,开展了关键装备技术、工艺技术、以及用户使用技术等成套技术研究。 提出了热连轧TP钢概念及其组织设计原则,开发全球首发产品TP系列先进耐磨钢BW300TP和BW400TP,成功解决了易加工和耐磨性的矛盾,成为该行业标志性产品,引领了搅拌车行业的升级换代。开发热成形桥壳钢、耐磨蚀钢、超高强结构钢、耐磨钢、防护钢等五大类17个牌号产品。热轧产品的强度水平从700MPa提高至2000MPa,全面替代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开发的全球首发产品高强度热成形桥壳钢BQT800成为商用车热成型桥壳高强轻量化有效途径。开发了强度级别最高的耐磨蚀钢BMS1400,用于大国重器“天鲲号”和“天鲸号”配套海水输浆管。 自主集成了一套薄规格专业热处理线,并开发了关键工艺技术。首次开发了薄规格钢板多路径柔性淬火系统,包括淬火机新的设计以及淬火机模型创新等。首次开发了采用风机搅拌均匀化的低温加热炉技术;集成了一套在线平直度检测与智能判定装备,开发了具备自动反馈控制的矫直模型。开发了一整套薄规格超高强钢全流程板形控制成套技术,成功解决薄规格超高强钢的板形控制世界难题,极限不平度≤1mm/m。关键装备技术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实现了薄规格超高强钢高效、稳定生产,最薄规格从3mm设计极限突破至2mm。 开发了以超高强钢选材、结构仿真设计、焊接和服役寿命评估为核心的6类关键用户服务技术,建立了热轧超高强钢的用户服务技术体系,提出并制定热轧超高强钢焊接接头性能评价标准,被工程机械行业用户广泛接受并应用。 本项目成果获得2019年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一等奖。开发成功宝钢全球首发产品3个,共11个牌号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认定。受理发明专利34项(5项国际专利),授权1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认定企业技术秘密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企业产品标准二项,发布论文33篇。 本项目总经济效益2.56亿元,其中装备创新效益3746万元,2017-2019年产品销售量28.5万吨,产品经济效益21807万元。
作者:lgbgabc 发表时间: 2020-01-14 03:57:52 阅读(2747)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基于双机架MINI轧机的高品质特殊钢线材TMCP 技术创新与开发应用

本项目“基于双机架MINI轧机的高品质特殊钢线材TMCP技术创新与开发应用”,围绕“10+2”流程创新、TMCP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为核心,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及应用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基于“10+2”工艺流程,创新开发汽车用合金弹簧钢50CrVA、高性能手工具钢S2、免退火冷镦钢SWRCH35K、滚动体轴承钢GCr15、帘线钢LX82A等典型特殊钢线材品种的TMCP成套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品质特殊钢线材的工业化生产,提升了产品的组织性能。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实现下游加工工序减化、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绿色环保、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等成效,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ztgt666 发表时间: 2020-01-08 03:09:23 阅读(2315)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高端装备用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系列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

本项目所属学科为钢铁材料加工制造工艺领域,涉及材料、冶金、材料加工学科。 双相不锈钢具有高铬、高钼、含氮的成分特点和双相组织特点,赋予其较高的屈服强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是我国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钢类,但其制造难度较大,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油气输送、海洋工程及船舶、石油炼化、环保工程等高端装备对双相不锈钢无缝管耐腐蚀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等关系到材料及装备安全和寿命的重要指标提出较高要求,与此同时,项目初期国内不能制备φ≥450mm大口径双相不锈钢无缝管,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发展和制造的瓶颈。 申报团队依托国家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项目,历经十二年,实现了高端装备用双相不锈钢“两相平衡设计-高纯净度冶炼及浇注-热穿孔-冷轧-均温快冷热处理组织控制”全链条关键技术突破,并实现了装备自主集成创新。主要创新点如下: (1)开发了高纯净、高致密双相不锈钢管坯制备技术,实现了系列钢种的相比例和耐蚀性平衡设计、全氧含量≤25ppm的低氧控制、φ≥247mm铸锭中心缩孔消除、窄温度区间锻造工艺控制。 (2)发现了双相不锈钢热穿孔温度敏感特性,推荐了兼顾耐点蚀性能和热穿孔性能的氮含量控制范围,开发了热穿孔温度-转速协同控制技术,利用自主集成的φ55mm~φ720mm组距热穿孔装备,制备了φ610mm双相不锈钢荒管。 (3)开发了基于窄区间保温-均匀加热-快速冷却的双相不锈钢组织控制技术,利用独有的φ≥200mm管材固溶、冷却装备,实现了全系列双相不锈钢无缝管的点腐蚀率稳定≤3.5mdd(指标≤10mdd)、-46℃Akv稳定≥100J(指标≥45J)。 项目开发的系列双相不锈钢无缝管,已应用于国内外油气输送、海洋工程及船舶、石油炼化、环保工程等高端装备领域的167个项目,产品实物性能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近三年累计销售额7.32亿元,新增利税1.68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授权专利34项(发明12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修订国家标准4项,发表论文13篇。 经与国外先进企业实物性能和生产能力对比,项目形成的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项目开发的大口径、抗低温冲击、耐点腐蚀冷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的研制成功,为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化和“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材料保障,带动了我国高精尖、高附加值不锈钢无缝管整体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升。
作者:fenghan 发表时间: 2020-01-08 01:30:35 阅读(2026)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金属凝固过程热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金属凝固过程热模拟技术属于物理模拟方法范畴,它以能够反映连铸坯、铸锭或铸件凝固过程与组织的最小单元(即“特征单元”)作为实验热模拟的关键要素,离线再现特征单元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凝固的基本条件,形成了基于特征单元的以点见面的金属凝固过程热模拟原创技术。该技术成功地将生产条件下数吨重铸件、数十吨连铸坯以及数百吨铸锭的凝固过程“浓缩”到实验室,用数百克(铸件和连铸坯)和数十千克(大型铸锭)金属进行研究。基于特征单元热相似原理,开发出连铸坯、大铸锭、双辊薄带和热裂纹等一系列生产条件下金属凝固过程热模拟实验装置,为认识生产条件下金属凝固过程的基础科学问题提供了原创性实验手段。
作者:hgzhong 发表时间: 2020-01-06 04:52:23 阅读(2285) 评论(0)

10:[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环保技术]迁钢钢铁生产全流程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

本项目属于冶金节能减排领域。 我国钢铁产量大,污染物排放高,颗粒物、SO2、NOX分别占工业的30.1%、13.7%、15.7%。现有排放标准已无法满足“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结合目前钢铁行业环保水平,钢铁行业实现超低排放还存在以下难点:(1)无组织排放点位多、排放量大,排放底数不清,缺乏治理有效路径;(2)高炉煤气用户SO2排放末端治理难度大、缺乏源头控制技术;(3)转炉一次除尘、高炉料罐均压煤气等重点工序颗粒物治理技术不完善;(4)球团烧结稳定达标排放难度大。(5)污染物一体化管控难度大。针对上述难点,首钢股份公司开展了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技术研究,有组织达标排放成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首次建立了迁钢钢铁生产全流程超低排放技术体系,研究了钢铁生产全流程污染物排放特征及规律,开发了有组织排放稳定达标的成套技术,搭建了全流程污染物管控治一体化智慧环保平台,使首钢股份公司吨钢颗粒物、SO2、NOx排放绩效指标分别达到了0.17kg、0.21kg、0.4kg。 (2)开发了有组织排放长期稳定达标的成套技术,在综合分析高炉煤气有害成分的基础上,首创了高炉煤气喷碱控硫技术;在系统研究了煤气防爆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后,首次将湿式电除尘器技术与转炉煤气OG除尘有机结合;对料罐煤气放散特征系统分析技术上,首创了全量回收料罐均压煤气技术;在系统性地研究了球团烟气特点后,创造性地将SCR脱硝技术引入到球团烟气治理领域;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使迁钢公司有组织排放远低于超低排放要求。 (3)建立了无组织排放综合除尘控制技术体系,首次研究了无组织排放产尘机理和扩散规律,开发了卸料行为图像智能识别技术、超细雾炮抑尘技术、双流体干雾抑尘技术、生物纳膜抑尘技术、Y型双层密闭导料装置等,实现对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管控与治理。 (4)首次建立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智能管控平台,开发了以网格化综合管控模块为核心,以大数据技术及机器学习自适应算法为驱动,以机器管理代替人员管理,实现污染源点精准化、治理技术智能化、治理过程信息化、决策反馈一体化、污染应对数据化、操控管理无人化的“黑灯工厂”。 项目环境效益显著:2019年比2017年颗粒物减排3122吨,SO2减排1531吨,NOX减排2344吨,减排比分别达69%、47%、42%。
作者:zyfan2004@126.com 发表时间: 2019-12-27 09:55:57 阅读(2267) 评论(0)

第8页/共14页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