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66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制备;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铜增材连铸结晶器再制造技术

金属增材一般是将固态金属高温熔融后堆积在零部件需要增材制造的部位,随后冷却至室温。这样的制造过程,导致增材制造的金属材料内部不仅存在大量缺陷及杂质,而且残余应力大、热应力高、与零部件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差,增材制造的金属材料形状难以控制,制造过程能耗高。同时也极易造成零部件变形,不适合用于零部件的再制造。而电化学铜增材技术的制造则是在常温常压的水溶液中进行,其制备过程能耗低、复合材料的形状易于控制,纯度高,无内应力和热应力且与再制造零部件基体之间具有很好的结合力。从而保证了用电化学铜增材技术制造出的结晶器,不仅尺寸恢复到原设计水平,而且寿命超过所购买结晶器新品寿命的3倍。该项目相关技术获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已成功应用于我国20多家钢铁企业,连铸结晶器的使用寿命提高1.5倍至1.8倍,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11:00 阅读(2237)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基于新型树枝状纳米功能材料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及应用

该项技术针对许多焦化厂废水氰化物、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依然没有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处理成本较高,色度差等问题,进行了基于端氨基树枝状纳米功能材料的研制开发,以多种物化技术工艺的组合为技术路线,耦合混凝、沉淀、吸附、分子捕集等技术方法,制备出新型复合药剂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为解决难降解焦化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已经获得发明专利4项;成果规模化成功应用于马钢焦化废水处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09:06 阅读(2245)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红土镍矿冶炼镍铁与不锈钢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全面革新现有红土镍矿冶炼镍铁与不锈钢的工艺流程:(1)开发红土镍矿高选择性固相还原-磁选制备镍铁新方法,实现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优质镍铁产品;(2)开发红土镍矿还原熔炼制备镍铁的渣系调控和优化新技术,以降低现有工艺的冶炼温度和生产能耗;(3)开发镍铁水直接热装AOD炉生产不锈钢新流程,简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4)开发镍铁冶炼渣制备镁橄榄石型耐火材料新技术,实现镍铁冶炼渣的高效增值利用。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2-11 04:49:34 阅读(3120)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高品质双相不锈钢系列板材关键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

双相不锈钢板材的制备过程非常困难,应用环境非常苛刻,此前多项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新日铁、奥托昆普等国外少数钢厂,且严格保密,国内需求只能依赖进口。为此,国家科技部进行了“973、863、科技支撑”的持续支持,太钢作为上述项目的负责单位,联合钢铁研究总院、东北大学,一直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依靠自主创新,突破了冶炼、热塑性、高效酸洗、热处理、表面粗糙度控制、焊接等多项技术瓶颈,实现系列双相不锈钢板材的高质量、低成本、规模化生产。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2-06 05:24:25 阅读(2466)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车体轻量化用系列热轧高强钢的绿色制造及产业化

本项目属冶金科学领域。 本项目利用相变强化机制开发了540MPa~780MP级热轧双相钢/高扩孔钢;运用多种强韧化机制,开发了屈服300 MPa ~700 MPa细晶粒钢、抗拉420 MPa ~610 MPa大梁钢;运用微合金化及相应的TMCP工艺,开发了520MPa~750MPa级搅拌罐用钢;采用微合金化和TMCP及热处理工艺,开发了屈服强度大于960MPa级高强钢。 高强钢的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围绕轻量化材料设计及流程减量化的“绿色制造”,本项目成果的主要创新性、先进性如下:(1)系列热轧双相钢/高孔钢及轻量化车轮制备:开发了540MPa~780MP级热轧双相钢/高扩孔钢,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全双相钢/高扩孔钢车轮的制备,在部件减重15%的基础上,实现了疲劳性能翻番。 (2)车身结构用系列热轧高强钢及轻量化车身设计:开发了屈服300 MPa ~700 MPa细晶粒钢、420 MPa ~610 MPa大梁钢。采用上述产品可实现性能不降低车体减重5%。 (3)工程车辆构件用系列高强钢及轻量化应用:开发了520MPa~750MPa级搅拌罐用钢,产品的应用可降低自重系数30%。开发了屈服大于960MPa级高强钢,具有-40℃冲击功大于100J的优异韧性。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开发了多系列热轧高强钢,共获5项省新产品、1项省名牌产品、2项省科技成果。近三年来累计生产12.7万余吨,新增销售收入约37.4亿元,新增加利润3.0余亿元,新增利税4.4亿余元,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及安徽省相关产业规划,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 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在马钢得到应用;所开发的产品在众多主机厂的车体结构件、搅拌罐罐体及液压支架等得到应用。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述高强钢的应用范围必将更加广泛。
作者:马钢 发表时间: 2018-02-02 10:31:06 阅读(2245)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召开

11月28日,由东北大学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审议会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材料处处长史冬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主管陈显春,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王一德院士、王国栋院士、方玉诚教授、陈思联教授、秦高梧教授等项目咨询专家,项目牵头单位领导,项目组成员及各单位科研管理负责人约80余人参加会议。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12-13 12:08:47 阅读(2119)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项目启动

2017年11月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审议会在上海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史冬梅处长、蒋志君副处长、陈显春项目主管,重点基础材料专项总体专家昆明贵金属研究所陈家林教授、钢铁研究总院陈思联教授,项目咨询专家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张丕军技术参事、中国金属学会李文秀副主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姜尚清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刘青教授、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赵庆涛部长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各项目参与单位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12-12 02:16:55 阅读(1946)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材料基因工 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指南

本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围绕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战略目标,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显著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增强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提升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生产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材料研发新思想和新理念,掌握新模式和新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10-23 04:24:35 阅读(1812)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机械装备技术]宽厚板连铸坯重压下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的开发 及应用

高致密度与高均质度连铸坯的制备是突破传统轧制压缩比限定、实现低轧制压缩比生产厚板的关键所在,而连铸过程对铸坯实施重压下是实现其高致密度与均质化的有效途径。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大学、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从理论研究、装备设计、工艺开发、控制技术集成等方面联合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厚板连铸坯重压下技术,并在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成功应用,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制备高附加值厚板产品。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5-12 11:11:51 阅读(3740)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材料重大科技项目,着力保障重点基础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材料的重大需求,提升我国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前瞻部署策略,科学把握新技术的原创点,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和关键技术问题,实施材料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使材料的基础前沿研发活动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实施技术创新引导策略,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切实加强我国材料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支撑。 加强我国材料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军工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技术、特种合金和稀土新材料等,满足我国重大工程与国防建设的材料需求。 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先进轻合金、特种工程塑料、特种玻璃与陶瓷等先进结构材料技术;高性能膜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特种功能与智能材料技术;新型微电子/光电子/磁电子材料、印刷电子材料、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等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技术;以高通量设计/制备/表征为特征的材料基因组技术;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技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的形成,切实促进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材料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原材料技术提升,实现重点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优势产能合作,落实节能减排,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 加强材料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材料领域核心领军人才、研究开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组成的材料人才体系及其评价机制,提升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着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的水平和比例,满足材料领域发展的需求。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5-03 09:05:23 阅读(2573) 评论(0)

第5页/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