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22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高炉煤气;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高炉煤气中温一体化脱硫技术(MTD)

为助力钢企实现超低排放,中冶赛迪自主研发了一套高性能全干法高炉煤气中温精脱硫技术(Middle Temperature Desulfurization),简称MTD技术,采用的技术路线为: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系统→MTD脱硫→TRT→管网,或者单独进行热风炉煤气脱硫,技术路线为: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系统→TRT→MTD脱硫→热风炉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25 05:52:49 阅读(708)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环保技术]转炉煤气提纯一氧化碳技术开发及应用

转炉煤气是钢铁行业长流程生产中副产的二次能源之一,和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统称为“钢厂三气”,随着钢铁行业节能降耗的发展需求,对于二次能源的利用,特别是含碳的二次能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钢铁生产是高耗能过程,需要大量的燃料进行烧结、球团、焦化、轧钢等工序的加热,“钢厂三气”具有可燃性和一定的热值,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生产环节,同时也会出现高热值燃气短缺,低热值燃气富余的现象。2)转炉煤气中的CO是价值组分,既是热值来源,又是化工行业需求的原料气体,转炉煤气的利用主要也是指煤气中CO的利用,使转炉煤气从“物有所用”转向“物尽其用”,需要寻找更优的技术方案。 N2在转炉煤气中占比10-20%,在转炉煤气利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作用,反而会带走热量,如果能将转炉煤气中的N2脱除,对于转炉煤气热值提升和CO资源化利用具有很大意义,但是N2和CO的分离是世界性难题。1)二者分子量相同都是28,气体密度相同,很难通过通过重力方法分离;2)二者沸点接近,N2沸点-195.6 ℃,CO沸点-191.5 ℃,很难通过深冷方法分离;3)二者分子直径想近,N2分子直径0.364nm,CO分子直径0.376nm,很难通过膜方法分离。 在“十二五”期间,为了钢铁行业转炉煤气的深度利用,北大先锋走自主创新的战略,采用载铜分子筛,利用CO和一价铜离子络合原理,使用弱化学吸附的方法攻克了转炉煤气中N2和CO分离的难题,既保证了N2和CO的分离效率,又保存了CO完整的性质形态;在“十三五”期间,石横特钢为带动当地产业经济,收购并成立阿斯德公司计划生产甲酸产品,再充分考虑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的三重因素下,选择与北大先锋合作,开展了以转炉煤气为原料生产甲酸工艺流程的技术攻关,集成了关键技术。
作者:taylor 发表时间: 2021-06-02 03:05:02 阅读(1830)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基于微晶吸附的高炉煤气源头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进行高炉煤气脱硫的工程应用较少,在超低排放的要求下,钢铁企业迫切需要经济、易行的脱硫工艺。高炉煤气因其特殊性,不能直接套用现有传统脱硫技术,高炉煤气源头脱硫存在以下技术难点: (1)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组分占比高且难以直接有效脱除。高炉煤气中的总硫含量约在60-160mg/Nm3之间,其中硫化氢占比在20%-40%之间,COS、CS2等有机硫占比在60%-80%之间,有机硫中COS占90%,其它有机硫组分占比较少。 (2)高炉煤气气量大、压力低。例如:1000m3级高炉产生的煤气量大约在220000 Nm3/h -350000 Nm3/h。高炉煤气经过TRT后压力<20kpa。 (3)高炉煤气含水、含尘和Cl-离子。高炉煤气饱和温度较高,管输过程中随着温度下降会冷凝出大量水;在煤气布袋除尘运行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含尘量仍有~10mg/m3;煤气中的Cl-离子对金属管道及设备具有较强腐蚀性,甚至会造成煤气脱硫所采用的催化剂中毒。 (4)高炉煤气脱硫装置对TRT发电效率的影响。无论高炉煤气脱硫装置布置在TRT前或者之后,若脱硫装置阻损过大将会直接导致TRT发电效率降低,从而导致脱硫装置的运行成本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超低排放政策出台之前就预判到脱硫的技术发展方向,于2017年就开始对煤气脱硫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和甄选,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历经两年多的研究,相继攻克了吸附材料、疏水抗尘、煤气温度调控、高效再生、解吸气处理、设备耐腐蚀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形成了系统性的高炉煤气源头脱除含硫、含氯杂质的成套技术和装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2-23 10:45:18 阅读(1498)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高炉炼铁工程设计规范GB50427-2015

本标准第一版为“工艺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修订后的第二版改为了“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于2015年发布。为建立本标准的理论基础和便于推广应用,专门编写了专著“高炉设计---炼铁工艺设计理论与实践”,随标准的发布也编写了两个版次,受到广大炼铁工作者的欢迎。2008年,全国生铁产量4.69亿吨,平均燃料比565kg/t;2015年,生铁产量6.96亿吨,平均燃料比533.5kg/t;2019年,生铁产量8.09亿吨,平均燃料比528.4kg/t。本标准作为高炉工程的设计规范促进了炼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炼铁产量的提升和燃料比的降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推动我国炼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标准规定了高炉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技术方针,规定了包括原燃料的技术指标、总图运输、矿焦槽及上料系统、炉顶、炉体、风口平均及出铁场、热风炉、渣铁处理、煤粉制备及喷吹、高炉鼓风、高炉煤气净化及余压利用、电气及自动化、给排水、采暖通风、节能及介质管线、检化验、安全环保等高炉工程所涉及的全部工程范围的设计规范,从可持续发展、高效低耗、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安全环保等角度,首次全面建立了高炉工程完整的设计规范,首次结合新理论体系和设计体系,为高炉工程提供了全方位规范设计和建设依据。
作者:cisdi 发表时间: 2020-07-27 03:57:16 阅读(1973) 评论(0)

5:[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环保技术]微晶吸附煤气源头精脱硫技术

本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成套煤气源头精脱硫工艺技术及装备,适用于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源头精脱硫。 本技术的原理是采用新型纳米疏水微晶材料作为吸附材料,采用多塔变温吸附技术,在较低温度下同时选择性地吸附硫化氢、有机硫、氨气、苯、萘、焦油以及重质芳烃等,获得满足净化要求的焦炉煤气或高炉煤气。当吸附饱和后,利用少部分净化后煤气经过加热后对吸附塔进行解吸再生。解吸气送现有烧结系统或者回送到焦化初冷器前,也可就地处理。每个吸附塔交替进行吸附和解吸,系统连续运行。 对于高炉煤气源头精脱硫,其工艺路线是经过高炉布袋除尘和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后的煤气进入多个并联装填微晶材料的吸附塔后,高炉煤气中氯离子、有机硫和无机硫等被吸附,净化后煤气总硫含量小于5mg/m3,精制高炉煤气送管网。对于焦炉煤气,其工艺路线是在来自湿法粗脱硫装置后的焦炉煤气进入微晶吸附煤气处理系统,精制焦炉煤气送用户管网。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7 10:35:16 阅读(3388) 评论(0)

6:[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铁工艺与技术]旋切式顶燃高风温热风炉技术

旋切式顶燃高风温热风炉技术是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一代高风温、高效率、长寿命热风炉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前已有21项专利技术、1项软件著作权和6项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认定的专有技术,在高风温技术、长寿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上,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2012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技术指标:单烧高炉煤气时,热风温度达到1280±20℃;热风炉系统热效率≥85%;废气中O2含量≤0.25%,CO含量≤0.0012%,CO含量比其他同类型热风炉降低0.0004%;拱顶温度与热风温度的差值~100℃,比常规热风炉减小30~60℃;蓄热室下部冷风分配均匀度≥95%,比常规热风炉提高5%~15%。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5 10:59:09 阅读(3760) 评论(1)

7:[成果转化与推广--高炉炼铁]绿色环保、高效长寿高炉煤气一次除尘技术

本技术开发用于高炉煤气一次除尘的低成本、高效率切向旋风除尘器属于国内首创,采用全新的长寿命加强版耐磨衬里配置、新型防堵设施和新型流量可调节的卸灰设施,具有除尘效率高、减轻后续除尘系统负荷,系统寿命长、投资省,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作者:wisdri2020 发表时间: 2020-03-17 06:58:18 阅读(1397) 评论(0)

8:[成果转化与推广--高炉炼铁]高炉瓦斯灰喷吹工艺

该技术是简化高炉瓦斯灰利用工艺流程,避免瓦斯灰转运过程扬灰,消除瓦斯灰卸灰过程高炉煤气外泄,减少瓦斯灰转运过程能源消耗,从而有利于环保和节能,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作者:wisdri2020 发表时间: 2020-03-17 06:57:58 阅读(1992)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其他]烟气治理内置式直燃炉

烟气治理内置式直燃炉就属于中低温SCR催化剂+回转式GGH+加热系统中的加热系统,因为将燃烧室布置在烟道壁面上,在烟道中直接进行燃烧,所以称为内置式直燃炉。内置式直燃炉由燃烧系统、烟气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内置式直燃炉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高炉煤气的用量,约节省燃气量20%-25%。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2 03:02:09 阅读(1606) 评论(0)

10:[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

钢铁工业经历三十年节能技术革新,能耗下降幅度趋缓,新形势下其能源结构高碳化、集中供能柔性不足、数据模型技术开发不够等问题愈加突出。为探索钢铁企业节能新方向,以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理论研究与架构设计为先导,选择关键技术实施开发与应用。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研究揭示了钢铁生产与分布式能源的耦合关系,提出“源-网-荷-储”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理论并完成架构设计:以可再生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优化传统能源结构;以余能就地极限回收利用与区域能源自平衡提升能源效率;以数据驱动和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增强源荷互动能力;以多网互融和网储一体优化钢铁能源系统调整能力。 2、形成钢铁低碳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高效多能互补技术,包括:攻克光伏屋顶组件动态清洗运维技术难关,建成世界最大屋顶光伏发电并网工程,使之成为钢厂低碳清洁能源重要组成;发明高炉冲渣水乏汽与烟气余热热电冷联供系统及方法,开发余热用于高炉煤气碳捕获、协同处置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技术,建成兆瓦级涌动型烧结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构建余热资源分布式能源微网。 3、形成流体网络建模和能量储存优化等组合式节能技术,包括:开发管网和煤气柜储气数值模拟技术,为电厂大流量和宽幅波动使用高炉煤气解除安全顾虑;对热力系统不同效率汽源给出基于等效电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发明循环水组合节能方法及系统;开发适用于南方钢厂移动供热模式,以规模化移动热网丰富钢厂能量输配网络。 4、形成模型支撑、数据驱动的源荷交互柔性调控用能技术,包括:开发六大工序三层多阶极限能耗模型,为工序能耗从理论、技术、生产层逼近极限提供定量判据;开发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控制关口电量和制定分时电价响应策略;以燃气互换性理论指导典型炉窑燃烧效率和煤气调配;用数据挖掘结合热工理论确定加热炉能效关键指标及操作模式。 以“多能互补、数据驱动、网储一体、源荷交互、极限能效”为主线的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使宝钢节能水平显著提高:近三年节能8.8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经济效益4.7亿元,对传统钢铁工业能效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实践示范。本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3项,企业技术秘密20项,发表论文25篇,编著和参编专著2本。
作者:bgbj 发表时间: 2020-01-06 04:41:51 阅读(2042) 评论(0)

第1页/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