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355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项目;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精钢工业互联网平台

鞍钢作为大型老牌央企,在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面临很多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①技术平台不统一,集成关系复杂 ②复杂项目交付周期长,业务方难以快速见到转型进展和成效 ③项目制的交付模式,导致能力无法复用和沉淀,无法形成正向反馈 ④生态伙伴能力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标准化程度低 面对上述挑战,鞍钢集团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信公司)作为鞍钢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力军,在鞍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拉动下,自主研发了精钢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现代技术栈解决了工业互联网项目中的共性问题,加速了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促进了鞍钢数字化转型。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1-14 04:56:50 阅读(1452)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高效精准判断凝固坯壳厚度用点状裂纹法

兴澄特钢大方坯连铸机原本为国外全套引进设备。为适应新形势下品种开发的需要进行国产化改造后,产品实物质量不甚理想,碳偏指数满足0.95~1.05范围的比例不足90%,影响高质量要求钢材的交付。而当初随整套设备同步引进的凝固数学模型没有得到外方的开源性程序,设备改造后据模型模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外方借机提出天价条件且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 为了不受外方“卡脖子”,兴澄特钢决定成立项目组,根据实际生产条件,自主开发一套连铸凝固模型,探索模型校准的新方法,寻找一种对轻压下有效的分析方法,设计适合典型钢种的轻压下工艺,进一步提升偏析质量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品种开发。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1-14 04:56:40 阅读(1537)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基于5G软件定义的钢铁工业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目前局部生产环节的连接设备数据和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已经被接入这样的大数据平台,但作为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如果不能灵活、可扩展的接入平台,就会仍然存在大量单体设备、PLC分散部署的现象,这样的工业服务体系严重制约未来全产业价值链发展。并且众所周知,在工业控制系统方面,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企业在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方面独具优势,我国已部分实现国产化产品替代,小型PLC方面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核心市场与技术的掌控力不强。在工业网络方面,国外自动化企业掌控了主要市场以及网络核心标准,我国企业仍然处于产业边缘环节。所以“控制系统独立分散”和“控制设备垄断”两大制约因素,也促进我国工业发展想要打破这种依靠底层硬件和私有协议的专属PLC控制模式,形成新的标准化软件定义PLC系统和组态软件一体化架构,构建开放式PLC新生态。 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通信是软件定义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5G标准及产业链的逐渐完善,5G的设计引入MBB、URLLC、mMTC三大应用场景,3GPP面向5G发布的R16版本标准则重点完成URLLC技术特性,提供低时延高可靠性的能力,为保障5G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可行路径。国家工信部陆续出台政策,指导各地区积极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加快5G与软件定义PLC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工控系统融合。 基于5G软件定义的钢铁工业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工作主要解决问题有: (1)建设无线网络切片和异频双网冗余覆盖的跨市区域5G专网 (2)突破5G通讯与工业控制协议融合的智能传输技术 (3)自主研发工业级云架构软件定义控制系统 (4)完成国内首次5G+云化工业控制系统在鞍钢两地炼钢厂远程协同控制的工业应用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1-07 04:36:06 阅读(1324)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基于板形调控功效的多变量最优板形控制 研究与应用

薄带材冷轧过程具有控制参数多、响应时间短及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其质量控制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可谓是钢铁技术领域的“皇冠”。对于冷轧板形控制而言,其控制过程存在多变量、时变性、大滞后及非线性等特点,全球仅有几个国家掌握相关技术,可谓是“皇冠上的明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家用电器、电子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对冷轧带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对其板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冷轧带材的板形控制精度,是从事冷轧领域技术研究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针对板形控制模型与轧制过程的失配问题,研究将仿真建模、机理建模、知识工程推理与过程数据进行融合建模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研究串联结构形式的板形混合建模方法,提高板形控制模型对轧制过程的适应能力,并建立相适应的板形前馈与反馈控制系统间的协调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为冷连轧过程板形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的提高带来新的思路,对于其它复杂工业优化控制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2 11:33:02 阅读(1586)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基于风量优化和返矿分流工艺的高效烧结关键技术

这些年,在烧结工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进一步提产的空间不大。如果烧结面积和风机大小不变,则提高烧结效率即提产的关键在于提高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和优化料层的风量分布。对于料层透气性,提出了返矿分流工艺来进一步提高料层透气性。传统上烧结返矿均经过配料室、一混和二混的工艺流程。21世纪初,针对矿粉资源粒度的细化,日本东北大学葛西荣辉提出了镶嵌烧结的概念,以此提高料层的透气性,但是由于镶嵌物质强度等原因,该理念一直未能工业化。2008年后日本住友(现属于新日铁)开始逐步实施了返矿镶嵌工艺。项目组对该工艺跟踪和调研后,认为其在两方面可进一步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烧结效率和改善质量,一是其返矿镶嵌的粒度不易控制,二是镶嵌的返矿粒级偏细。 对于烧结风量分布,除了长期存在的烧结机漏风高的问题,前人对于烧结机长度方向,即前、中、后区域的适宜风量分布未有充分研究,关于烧结机宽度方向风量不匹配问题的研究也较少。烧结靠燃料与风的反应来进行,如何通过强化措施优化风量分布,对于烧结提产降耗有重要意义。 基于中天钢铁烧结自身,提高烧结矿产量、减少外购球团矿配比,从而降低高炉炉料成本一直是近几年工作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项目组围绕烧结返矿分流和风量优化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在攻关前,北区180m2烧结的上料量(不含内返矿)在280t/h水平,折算系数在1.55水平,期望通过技术攻关,上料量能在325t/h,折算系数能提到1.8水平,提产15%以上;预计北区180m2双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烧结矿年增产57万吨,替代外购高价球团矿的效益显著。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9-20 05:20:10 阅读(788)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板带材多功能高精度热处理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

为了促进制造业高端钢铁材料升级迭代,引领我国制造行业“高性能、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巨大改革和突破,实现国产化超高强度钢产品替代进口,打破欧洲垄断地位,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钢邯钢与东北大学、终端客户以产学研用合作的方式,开展“板带材多功能高精度热处理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项目的研究实施:1)研发板带材冷却路径可控的控温淬火、约束淬火工艺,实现热处理可视化、交互性顺序及板区域位置坐标控制,温度精度±4.5℃,时间同步精度±0.01秒,达到国际同类设备领先水平。2)国际上首次实现“烧嘴明火+热风循环”强制对流循环混合回火加热技术,建成国内首套高精度热风循环式回火炉,在钢板上下表面形成对称的有序流场,强化传热效率、传热精度,实现大温度跨度回火热处理精度为±3℃,能耗排放降低15%,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制造。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22-09-02 02:40:54 阅读(794)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冶金煤气超临界发电技术

本项目所研发的冶金煤气小型化超临界发电技术在是在超高压和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来,是低热值煤气发电最新技术标杆。基于低热值煤气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使煤气在锅炉中高效燃烧,产生压力参数高达24.2 MPa、温度参数高达600℃的主蒸汽(超临界状态),随即送入高参数小型化汽轮发电机组高效发电,其发电效率相比现有常规机组可进一步提升8~10%。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22-09-02 01:51:22 阅读(776)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型整体结构增等减材一体化制造工艺及装备

大型整体构件是现代大型飞机关键结构件,其性能是影响整机性能与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此类结构件制造中所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各主机厂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随着飞机结构件向着轻量化、大型化、整体化制造方向发展,低成本高效率地制造高性能高可靠性、功能结构一体化的大型整体轻量化航空结构件对航空制造技术提出新的挑战。例如,尺寸为3600 mm×1500 mm×150 mm的铝合金主承力构件飞机框梁、飞机吊挂、吊挂盒段。一体化的设计可减轻结构重量,但采用传统减材、等材加工的制造方法面临巨大困难。如美国F35的主承力构件需万吨级水压机压制成形,之后还需要大量繁琐的铣削、打磨等复杂工序,制造周期和流程长。又如,吊挂底梁腹板模锻件重量为760 Kg,而实际成品只有77.625 Kg,材料利用率仅10%。由此可见,大型结构件的传统制造方法,不仅需要大型水压机、大型多轴数控机床,而且其材料利用率低,工序繁多,制造周期长,有些构件甚至无法用传统工艺完成加工。正是由于传统加工技术的局限性,现代飞机的大型复杂形状零部件往往只能在结构、重量、形状、性能等诸多方面进行妥协,因而,严重制约了其高性能一体化设计的灵活性。为此,本项目的出发点是:面向高性能一体化大型复杂结构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研究一种大型整体结构制造的新技术。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20 10:41:05 阅读(713) 评论(0)

9:[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断面连铸坯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关键技术 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采用世界最大的75kg/m钢轨,最长定尺长度为75m。线路应用表明,钢轨的焊接接头伤损和疲劳伤损是制约重载钢轨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100m长定尺,钢轨焊接接头数量较75m钢轨显著降低,可以从本质上减少焊接接头伤损。同时,采用大断面连铸坯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提高钢轨致密度,从而提高钢轨的强韧综合性能指标。当前国内主要钢轨生产企业均采用280mm×380mm断面生产重载钢轨,本项目立足钢轨长尺化和性能提升两方面,开展了大断面连铸坯生产100m长尺75kg/m重载钢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实现大断面连铸坯高质量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主要面临以下技术难题。 1、无成熟的重载轨连铸大断面设计经验可供借鉴。国内某厂此前开展过大断面连铸重轨钢的研究,由于大断面连铸坯和钢轨质量难以控制,大断面连铸坯生产重载钢轨难度大而未开展工业化批量生产。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设计适合百米长尺重载钢轨稳定生产的大断面连铸坯。 2、大断面连铸坯质量控制难度高。连铸断面越大,高碳、高硅、高锰含量的钢轨钢越容易产生中心偏析、疏松和缩孔等缺陷,最终导致钢轨轨腰缺陷严重。连铸坯断面越大,凝固过程铸坯角部传热控制难度越大,容易产生角部裂纹、凸包等缺陷,轧制钢轨若形成封闭缺陷则难以检查发现,严重影响钢轨服役性能。 3、大断面连铸坯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高效高精度轧制难度大。随着轧制压缩比增加,轧制过程钢轨头部开裂的风险增大;铸坯单重及材质强度的提升导致钢轨通长规格尺寸波动大,表面缺陷增加,特别是轧疤缺陷控制难度更大。 因此,采用大断面连铸坯轧制大断面长尺钢轨已成为我国重载铁路钢轨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20 10:40:55 阅读(743)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数据驱动融合机理的热连轧三维尺寸数字孪生模型 与CPS系统应用

通过对国内近百条热连轧生产线的过程控制模型精度和产品质量指标研究发现,造成非稳态过程难以控制的原因,既有板带材轧制本身的工艺因素,又受制于热连轧自身的控制特点,长期面临如下突出问题: (1)热连轧各机架存在着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交叉耦合作用。热连轧各机架与带材直接接触并产生压下量时,轧机设备会发生弹性变形,轧件又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设备弹性状态和带钢压下产生的塑性状态耦合到一起,导致传统数学模型很难对其进行精准计算和表述,尤其在频繁换规格或换钢种状态下,一种弹塑性耦合状态下的模型未完自学习至最优状态,又会过渡到另外一种弹塑性状态,导致整个机组形成长时间的非稳态过渡过程。 (2)非稳态过程难以建立高精度的热轧数学模型。该过程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点,存在润滑状态、设备工况等多种多样难以表述的变化,这些对薄带材轧制的影响远超过普通带材。而实际控制过程采用的单一常参数模型难以满足连续变化的要求,模型匹配性差,实际生产过程中轧制力、前滑等关键参数存在很大偏差。 (3)多工序间的过程控制参数波动的影响。热连轧生产过程装备由加热炉、定宽压力机、粗轧机组、精轧机组、控制冷却及卷取机组等多个区域组成,各个工序均具有非线性、快响应以及时变、不确定性、工艺控制模型复杂、过程变量维数高、规模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各个工序的建模过程比一般的工业过程复杂得多。这种非稳态下的过程参数波动,均可对下游工序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如板形、尺寸精度以及工艺性能等。 针对热连轧制造领域内过程精准控制科学问题和相关技术瓶颈,2019年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华为、东北大学在深圳举行联合组建“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挂牌仪式。三方成立的联创中心将作为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学研用平台,以钢铁全流程产线为基点,着力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钢铁,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项目团队依托河钢邯钢公司邯宝2250mm热连轧生产线,基于现有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数据驱动模型与机理模型,首次开发了热连轧过程动态数字孪生模型并建立了CPS控制系统平台,提高了轧制工艺对复杂多变工况的原位分析能力,改善了热连轧过程三维尺寸控制指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02 01:38:55 阅读(811) 评论(0)

第1页/共3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