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24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集成技术;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矿热炉粉尘碳化沉淀法制备白炭黑联产碳酸钙工艺技术及装备示范

目标及任务: 针对矿热炉烟尘活性硅组分的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气CO2低成本捕集,大规模产品转化等问题,研究矿热炉粉尘热碱溶解制备CO2捕集剂(水玻璃)的过程强化技术,实现矿热炉烟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高温高粘性流体陶瓷微滤技术的开发,实现CO2捕集剂(水玻璃)制备的高效分离与净化;通过CO2高效吸收与白炭黑结晶耦合控制技术的开发,实现CO2的低成本捕集、大规模固化封存和产品转化;通过陶瓷微滤设备、导流管环流式(DTB)反应结晶设备的过程放大和系统集成,形成CO2低成本捕集与资源化利用冶金矿热炉烟尘联产白炭黑等化学品的集成技术, 建立1万t/aCO2捕集联产白炭黑的示范工程, 为CO2低成本捕集、固化封存与产品化提供技术支撑。 核心科技成果包括: (1) 矿热炉烟尘溶解过程与强化技术 (2) CO2捕集与纳米SiO2结晶耦合控制技术 (3) CO2捕集与结晶耦合反应器的优化 课题开发的“CO2捕集与纳米SiO2结晶耦合控制技术”已在内蒙古东源煤铝技术公司建立了一条3000t/a的中试装置。合成的白炭黑产品附合GB10517~ GB10530-89国家标准,现在装置仍在进行稳产调试与工艺优化,该装置是 “1万t/a高铝粉煤灰制备莫利石材料”工程的配套项目,项目的建立,预计可资源化利用高铝粉煤灰2.5万t/a,利用CO2约0.22万t/a,生产白炭黑3000t/a。 通过“矿热炉粉尘碳化沉淀法制备白炭黑联产碳酸钙工艺技术及装备示范”相关技术开发,不仅可以通过矿热炉粉尘(如铁合金炉产生的微硅粉)的转化、对CO2进行捕集与资源化利用,而且可以拓展至高铝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领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CO2进行捕集与结晶耦合控制技术”,可以实现CO2的捕集与产品转化。为CO2的大规模捕集与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4-09-25 04:01:41 阅读(3071)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863计划]大型联合企业先进能源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2008AA042901)

课题任务: (1) 大型联合企业能源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能源管理系统基础数据采集集成技术研究;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在线监测与分析模型研究。 (2) 面向大型联合企业的能效评估和分析技术研究:大型联合企业系统能效的综合评价;大型联合企业能源供需平衡分析;大型联合企业能源负荷预测;大型联合企业基于GIS的能源网络建模与分析;能源系统运行仿真。 (3)企业级能源优化配置和调度技术研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能源结构优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能源优化配置;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能源优化调度。 (4)能源管控系统集成平台:能源管控系统网络集成平台;能源管控系统数据集成平台;能源管控系统应用开发平台。 课题牵头单位为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课题参加单位为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首钢京唐公司。
作者:arimlab 发表时间: 2014-05-19 10:55:30 阅读(2204)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型特种耐火材料关键技术开发

课题研究内容 ⑴ 新型功能性特种耐火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 功能性特种耐火材料与金属磁性功能材料特种钢液高温相互作用研究  成带系统部件结构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  功能性耐火元件可靠性检测方法研究 ⑵ 新型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性能优化研究和精细制备工艺研究  新型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性能优化研究  功能性控流耐火元件的研究开发  成带系统部件相关功能性耐火元件制备及集成技术研究开发 ⑶ 新型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在金属磁性功能材料薄带材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开展新型特种耐火材料在金属磁性功能材料薄带材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考核新型特种耐火材料使用效果,优化新型特种耐火材料使用和操作规程。根据现场使用结果对新型特种耐火材料结构、性能、工艺进行完善和改进提高。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4-04-01 03:26:00 阅读(2245) 评论(0)

4:[成果转化与推广--炼焦新技术]利用烟道气余热负压蒸氨处理焦化废水集成技术与成套装置

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成本高的不足,利用烟道气余热加热废水,实现了蒸氨过程蒸汽、煤气等能源介质的零消耗。主要用于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或独立焦化厂含氨废水的处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工业过程的含氨废水的处理。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4-03-04 12:24:42 阅读(2785) 评论(0)

第3页/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