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9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自动化系统;搜索位置:无限定;

1:[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人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应用,传统工厂也渐渐成功跃进至智能工厂。为了满足传统工厂到智能工厂的跃进,以及智能工厂对于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需求,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便孕育而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包含泛在连接层、智能感知层和可视化层。泛在连接层主要是进行各类不同类型的相机设备、硬盘刻录机设备连接,采集底层视频采集设备的数据信息。智能感知层主要是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智能分析,感知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将非结构化的视频数据转换成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存储。可视化层主要是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支持桌面终端、移动终端以及大屏系统等进行多样性的可视化展示。工厂级其他管理系统以及第三方系统与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进行插拔式融合。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解决了工厂级信息化系统、自动化系统、生产辅助系统中现行存在的“应用烟囱”问题,构建技术框架一致、可弹性扩展、实现泛在连接、“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横向集成环境。实现工艺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作者: 发表时间: 2020-03-27 05:22:32 阅读(1499) 评论(0)

2:[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热轧自动化成套控制技术

该成套技术采用热备系统或容错服务器以及多层高速网络结构的硬件方案,并安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稳定高效的过程自动化系统开发平台,应用程序采用标准化的、可自由组合和单独升级的模块设计,为将来的扩展和升级提供极大的方便和空间;系统采用先进的解析算法模型,自主开发了多种质量控制技术。最新开发的大数据平台、质量管控、生产状态分析、能源介质监控、能耗预测、性能预报、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模块,则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30 阅读(1631) 评论(0)

3:[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高精度薄带材冷轧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

冷轧控制过程是典型多工序、多变量、多层级的大型复杂工业流程。针对尺寸质量精度差、薄硬规格轧制易振动、生产效率低下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以材料加工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为出发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轧智能化质量精准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技术将给出冷轧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配置与软件功能总体方案,建立冷轧多层次完整的控制体系架构,开发基于控制器性能综合最优评价的多机架协调板厚控制模型、基于板形调控功效系数的多变量板形前馈和反馈控制模型、以超差长度最小为指标的最优动态变规格控制模型、基于成本函数的冷连轧负荷分配模型、融合工艺机理和大数据的轧制过程数学模型等智能化质量精准控制模型,为酸洗冷连轧或单机架冷轧机提供完整的控制系统方案。 应用智能化的冷轧质量精准控制系统可使冷轧带钢尺寸质量控制精度全面达到PREMETAL、ABB等国际先进水平,厚度指标±2.5μm ,变规格头尾超差长度小于10米,板形控制指标小于6I。该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封锁和技术垄断。相比传统冷轧控制系统,可大幅度提高头尾成材率和带钢本体厚度及板形等尺寸质量、大大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已推广应用至某1450mm酸洗冷连轧等20余条生产线,至少创造80亿元的经济效益。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0:26 阅读(1637) 评论(0)

4:[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工艺机理和工业大数据的热连轧质量精准控制系统

热连轧控制过程是典型多工序、多变量、多层级的大型复杂工业流程。针对尺寸质量精度差、产品性能控制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下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以材料加工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为出发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连轧质量精准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技术将给出带钢连轧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配置与软件功能总体方案,建立热连轧全工序多层次完整的控制体系架构,开发热连轧活套高度-张力多变量解耦控制模型、基于硬度前馈的多机架前馈AGC控制模型、基于SMITH预估补偿的监控AGC控制模型、板凸度前馈和反馈控制模型、强宽工艺微张力协调控制模型、融合工艺机理和大数据的轧制过程数学模型等一系列智能化质量精准控制模型,可为热连轧生产线提供完整的控制系统方案。 应用智能化的热连轧质量精准控制系统使带钢尺寸质量控制精度全面达到PREMETAL等国际先进水平,厚度指标±20μm ,宽度指标0-2mm,凸度指标±30μm。该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封锁和技术垄断。相比传统热连轧控制系统,可大幅度节能降耗、提高成材率和带钢质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已推广应用至某1100mm全连续热连轧等30余条生产线,至少创造300亿元的经济效益。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09:56 阅读(1610) 评论(0)

5:[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钢工艺与技术]连铸坯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

连铸坯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是基于连铸坯轻压下技术发展而来,适用于大断面连铸坯的新技术。其利用连铸坯芯部温度高和表面温度低的逆向温度场,通过在连铸坯凝固末端施加大压下量/率,消除/减轻连铸坯的中心疏松和缩孔,全面提高铸坯致密度,从而可突破轧制压缩比的严格限定,替代超厚板坯连铸(600mm 厚)、真空复合焊接轧制、模铸等工艺流程,实现低轧制压缩比条件下厚板与大规格型材的稳定生产。 一套铸轧式连铸机凝固末端大压下装置,是由大压下铸轧机(包括大压下辊和辅助夹持辊)、传动系统、液压润滑系统、气水冷却系统、维修更换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系统组成。其结合了轧机压下形式和扇形段压下形式的优点,在连铸机扇形段区域有限的空间内,主压下采用轧机结构,辅助压下采用扇形段结构,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易于更换的整体,外形尺寸与其他扇形段一致;可跟踪铸坯的凝固末端位置灵活选择压下位置,并实现了单道次大于20mm的大压下量,铸坯中心应变速率大于0.04s-1,可有效地消除厚连铸坯的中心疏松和缩孔。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2 03:02:44 阅读(1437) 评论(0)

6:[成果转化与推广--烧结]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烧结全产线质量智能控制系统

收集烧结生产涉及的全部数据,其中包含来自于自动化系统的生产过程数据、来自于设备系统的设备状态数据、来自于化验系统的检验数据、来自于 ERP 系统或 MES 系统的生产标准数据、来自于销售系统或 ERP 系统的质量异议数据、来自于点检系统或人工的点检数据、来自于各个系统记录的操作数据等。设计并实现高吞吐、高可靠、高可用的数据传输通路,采用高效的分布式信息传输技术,完成海量数据的采集和汇总;汇总信息以数据流形式注入中央存储及分析系统,需设计并实现高效稳定的流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分布式高容错的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生产工艺数据进行实时性/准实时性的清理和整合。然后,运用Hadoop和Spark等大数据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进行数据格式标准化,异常数据清除,错误纠正,重复数据的清除等操作,并结合工艺专家,鉴别主要数据指标的准确性。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8-02-05 04:47:59 阅读(2784) 评论(0)

7:[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中厚板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系统

中厚板广泛用于桥梁、造船、重型机械、压力容器等领域,其产品质量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厚板生产的工艺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经常需要实现面向单件产品的管理,同时实现稳定生产、高成材率、高生产率,低成本和全面质量管理。全流程自动化系统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关键要素,对各级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各级自动化之间实现一体化系统设计和无缝连接。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5-02-02 01:28:20 阅读(2344)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热轧板带钢新一代TMCP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

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热连轧机生产线新一地啊TMCP关键装备与技术--闸后超快冷系统成套技术装备,并针对热轧板带钢典型产品,如普碳、高强、管线等瓶中,研究开发并实际应用以超快冷却为核心的新一代TMCP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新一代TMCP超快速冷却装备开发 2、基于超快冷的新一代TMCP控制冷却自动化系统开发; 3、新一代TMCP条件下热轧带钢典型产品资源节约型生产工艺技术开发; 考核指标: 1、热轧带钢轧后冷却速度达到300度/秒(厚度规格为3-4mm),,命中率大于90%; 2、冷却出口温度控制精度为带钢目标温度的温差在20度以内;卷取温度控制精度为目标温度的20度以内,命中率大于90%; 3、在保持或提高板材塑韧性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典型产品强度指标提高80-100MPa或钢中主要合金元素节约20-30%;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4-03-14 02:56:31 阅读(3805)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中厚板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创新

本项目构建了中厚板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控制范围涵盖了包括加热区、轧机区、冷床区、剪切线、精整区的全车间生产线,控制内容包括生产管理系统(MES,L3)、过程自动化系统(L2)、基础自动化系统(L1)和传动控制系统(L0)。为国内首套自主设计的中厚板全流程自动化系统。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4-03-07 04:48:07 阅读(3372) 评论(0)

第1页/共1页  1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