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3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组织性能;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笔头用环保型易切削不锈钢关键工艺研究及应用

项目提出了基于多元素耦合提高易切削性能的技术思想,采用一种可入药的环保元素替代铅元素作为辅助切削助剂的无铅成分设计思路,解决传统圆珠笔头用不锈钢不环保的问题,先期采用中间实验室,小型试验轧机等加工设备进行初步摸索基本数据。进行基础工作的研究,找准各项关键的冶炼、轧制指标水平,为规模化生产线提供重要依据。 在研究结果推向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创新的采用纯净铁水、纯净合金为原料,避免采用废钢原料和常规低品位合金冶炼可能带入外来有害物质造成的质量负面影响,该技术方案确保了成分的环保性。纯净原料经过千吨级产能的大容量转炉吹炼,再经过特殊的精炼手段获得需要的钢水,浇铸成坯,冶炼工艺示意图如图3所示。坯料再经过多重表面处理和多重冷热加工确保高表面质量和优异的组织性能,获得高质量的圆珠笔头用不锈钢产品。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6-13 10:11:26 阅读(913)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高品质车轮钢高效化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

本项目属于金属材料加工制造领域。汽车车轮作为行走部件,其轻量化节能效果是车体5倍以上。立项之初,我国商用车车轮最轻37kg,钢材强度最高600MPa,车轮进一步轻量化面临系列难题,如传统650MPa及以上双相钢强塑性好,但焊后成形开裂率达20%以上、疲劳寿命不足国标60%;双相钢轧速慢、中温卷取温度稳定性差;车轮结构设计不匹配及服役评估周期长。为此,开发650-800MPa级车轮钢高效化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对解决商用车车轮轻量化材料设计、制备和应用瓶颈问题,促进我国钢轮行业进步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历经近十年研发,取得以下创新: (1)提出了基于“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材料应用”车轮轻量化思路,形成了高品质钢材开发、高效制备及高服役应用成套技术,开发了650-800MPa级系列车轮钢及28-34kg九款车轮产品,实现单轮减重8-16%且疲劳寿命突破100万次,并在国内首次通过欧标双轴疲劳实验。 (2)提出了基于“疲劳、成型、焊接、表面”良好匹配的高品质车轮钢组织性能设计,改变了传统双相车轮钢组织控制思路,明确了轮辋钢“细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0.85-0.90)屈强比”、轮辐钢“针状铁素体+马氏体组织+(0.70-0.80)屈强比”调控目标,实现了在34kg及以下商用车车轮上的批量稳定应用。 (3)开发了以中间坯快冷、精轧高速轧制和轧后前后段超快冷等协同控制的车轮钢高质高效轧制技术,解决了车轮钢组织调控、性能及表面稳定控制难题,实现了轧制效率提升30%以上。 (4)开发了轮辋对焊过热区塑性控制,双丝双弧角接头高熔深焊接、基于道路动态载荷的复杂服役工况疲劳分析等技术,实现过热区与母材硬度差降低至35HV以下,轮辋轮辐合成焊接头疲劳寿命提高1.5倍以上。 该项目获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得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近三年产量27.7万吨,市场占有率≥60%,新增产值11.4亿元,净利润1.2亿元。高品质车轮钢应用于正兴、日上等龙头企业,出口德日美等多个国家,并在一汽、Daimler等企业广泛应用。该成果极大推动了车轮及商用车轻量化进程,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shougang202206 发表时间: 2022-01-11 10:21:15 阅读(1219)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基于多尺度公网云计算、区块链数据共享与高通量增材制备的材料数字化研发平台

中国钢研自主设计开发的基于多尺度公网云计算、区块链数据共享与高通量增材制备的行业级材料数字化研发平台(简称“Material-DLab”)。该平台集材料计算、工艺模拟、服役模拟及高通量制备于一体,开辟了全图形云计算、材料APP、材料区块链、元素级3D打印高通量制备等新的技术理念和应用场景。 平台突破了高性能计算(HPC)架构下的图形/指令一体化的材料多尺度云计算技术,设计了基于“云堡垒”的智能路由系统,实现了基于Windows-Linux多许可证调度的多尺度材料、工艺软件公网云计算。在确保软件产权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20余款国际知名材料、工艺软件的远程计算、移动计算和排队计算,覆盖纳观、微观、介观、宏观的全尺度计算资源。 首创基于区块链的材料数据对等发现及共享技术,突破了数据产权确认、数据汇聚和共享的行业难题,满足了材料数据确权管理及安全溯源需求,促进企业级、行业级科研检测数据矿山的形成,实现FAIR原则下的跨团队、跨部门数据可发现、可访问、可操作、可重用。 首创元素粉末SLM原位合金化高通量制备技术,建立了行业内首个块体样品的高通量增材制备系统,突破了高速打印条件下元素粉末扩散、均质化难题,可实现一次上百种不同成分块状合金的高效制备,大幅度提升材料研发、优化迭代效率。已成功应用高熵合金、不锈钢、高温合金、超硬合金和梯度功能材料等材料开发中。 建立了全球首个材料APP专业资源平台,开发并上线350余款材料APP应用,以解决材料、工艺和计算工程师的知识衔接和知识沉淀难题,支持多种广义APP的云端生成、云端远程计算。支持企业专区设立,可共享、可修改、可移植、可保护版权。算法覆盖纳观、微观、介观、宏观全尺度,具备从材料设计、组织性能预测、工艺模拟到服役仿真全流程的微应用计算解决方案。提供了材料原创性研发所必需的计算-数据-场景迭代升级能力。 Material-DLab平台开放运行6个月期间,累计实现在线计算任务6000余项;完成在线科研检测及数据上传任务1000余项,开发和众筹各类材料APP超过350项,向行业发布悬赏征算任务18项、参与团队170多个,认证数字化研发教师/工程师64人,完成行业培训2000余人,直接收益超过3000万元。已与包括鞍钢北京研究院、北京钢研高纳、安泰科技、中石化广州工程等多家用户单位合作,为其带来收益超过2亿元。
作者:侯雅青 发表时间: 2022-01-11 09:07:36 阅读(1266)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ESP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出现,适应了这种客观形势的需要,是近30年来世界钢铁工业取得的重要技术进步之一,是继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钢之后,又一项带来钢铁工业技术革命的新技术。CSP轧机上的生产工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国内某些厂家实现了半无头生产模式,在提高产品的厚度精度、板形质量、通卷组织性能稳定性、均匀性和成材率方面体现出显著的优势。但面对钢铁产能过剩,特别是热轧板卷严重过剩的现实,此类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面临着传统产线日益严峻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开发全无头轧制技术,从而更大程度发挥流程优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并增加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2009年2月意大利Arvedi无头轧制技术(ESP)投入工业化生产,标志着连铸连轧技术的又一次进步。基于此,2015年,日照钢铁率先引入亚洲第一条,世界第二条薄规格无头轧制生产线。 无头轧制的优势有:1)节能效果显著:同传统热连轧比较,节能40~60%;2)大规模生产高质量薄/超薄宽带钢,实现“以热代冷”;3)带钢高性能均一性、高尺寸形状精度(传统工艺无法实现);4)成材率比传统工艺提高1%以上(高成材率,低氧化烧损、无切损);5)吨钢生产成本低,产线投资低。 同时无头轧制生产也存在以下难点:1)产线高拉速、高刚性(无缓冲)、多工序装备一体化集成控制;2)单浇次连轧数千吨薄宽带钢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带出品最低化、事故控制处理等远大于传统工艺。同时ESP生产技术在引进过程中,因国内无可参考技术,生产中发现与理想状况还存在较大差距。为解决ESP产线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日照钢铁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调整思路,优化试验方案,对存在问题逐一分析,开发出ESP线多炉高拉速连铸无缺陷铸坯控制技术、薄规格带钢板形稳定控制技术、基于ESP产线的铁素体轧制工艺技术、超薄宽带钢系列产品的ESP工艺技术等,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低碳节能效果显著的高质量薄宽带钢短流程生产基地。。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9-09 09:18:33 阅读(1770)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特钢线材的在线组织调控与高品质基础件用钢技术开发集成

我国基础件用钢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约占特殊钢总量的30%,是量大面广的特殊钢品种。基础件产品种类丰富、制造工序繁多且质量要求逐步提升,对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提出特殊要求,但目前中高碳特钢线材在线组织性能精准调控仍是突出的技术难题,典型代表有:1)弹簧钢51CrV4等淬透性较强,小规格线材常规工艺易出现M+B组织,直接深拉拔时材料心部易发生“人字型”裂纹;2)8.8级紧固件用免退火冷镦钢市场需求量大,但当前产品球化/退化珠光体比例小,变形抗力大,模具损耗高而应用受限;3)工具钢S2(67SiCrNiMoV)淬透性高,轧后易形成M组织,在储运及加工过程易发生脆断导致报废;4)因低温变形抗力大,轴承钢100Cr6传统工艺不利于碳化物网状控制,显著影响滚动体轴承疲劳寿命;5)高强帘线钢LX86A要求原材料具有高索氏体化率、无封闭网碳,以保证深拉拔及捻股及疲劳性能,因此通常采用离线热处理(球化退火、盐浴或铅浴)及二火材等工艺来解决,带来成本增加、成材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中天钢铁集团特钢公司通过在线组织调控技术的持续创新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控轧控冷技术(TMCP)主要应用于板带及型材生产,相关研究及技术成果较多。相比之下,基础件用特殊钢线材的在线组织调控技术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应用受限。因此当前特钢厂亟需结合下游用户的需求,加强研究力度,加快推进我国特钢线材的高品质、绿色化、节约化发展进程。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9-08 09:02:48 阅读(867)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

宝钢股份与东北大学通过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协同创新,发挥高校基础研究理论创新优势与企业产线装备及工程技术优势,联合开展本项目科研攻关工作。 重点针对三大技术难题,提炼出环形断面均匀化冷却机制、约束断面温控-相变耦合与协调机制、高温形变细晶组织调控机制等三大科学问题,聚焦包括热轧无缝钢管控制冷却装备等在内的六大关键技术瓶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率先取得“适于环形断面钢管的非对称冷却机制”等五大创新与技术突破,并最终实现理论、装备、工艺、产品的一体化创新。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9-01 09:56:18 阅读(851)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新进展:钢铁产品组织性能与表面氧化状态智能预测及 工艺协同优化系统

介绍了东北大学项目团队则采用人工智能预测了材料组织性能演变,开发了力学性能高精度预测、氧化铁皮控制、工艺逆向优化和钢种归并技术,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4-16 02:05:41 阅读(1222) 评论(0)

8:[成果转化与推广--轧钢工艺与技术]高速棒材生产线技术与装备

该高速棒材生产线具有生产灵活、轧制速度高、尺寸精度高、成材率及作业率高的特点,以及能够实现低温精轧及轧后分级弱水冷,减少合金元素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有效的满足了螺纹钢高效生产的需求。主要技术优点如下: 1、提出高速棒材生产线柔性轧制技术观点,创新性开发了高速棒材全规格单一孔型系统及组合传动的模块化轧机核心装备,使生产线的平均作业率由88%提升到90%以上,精度控制提升了0.4%,解决了高速棒材工艺的高作业率及高精度轧制问题,提升了智能化轧钢工艺水平。 2、针对新国标热轧钢筋合金减量化绿色生产的难题,对轧制的形变制度、温度制度及相变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提出低温精轧和轧后分级水冷的控轧控冷工艺技术,研发了热轧钢筋的控轧控冷组织性能预报模型及配套的智能控冷装置,使锰含量平均降低了0.3%以上,并实现了无钒添加。 3、研究了高速上钢系统中倍尺长度、制动距离、夹尾器夹持力及转毂动作周期的原理,创新设计了夹尾器及转毂机构,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倍尺飞剪、智能夹尾器及高响应伺服转毂等一整套高速上钢装备,使45m/s上钢的产品规格进一步扩展,为高速棒材生产线提供了先进的装备保障。 4、开发高速棒材自动控制系统,其核心控制系统包括高速模块轧机速度补偿控制、水冷温度闭环控制、高速倍尺飞剪控制、高速上钢控制、自适应周期冷床控制,并研发出高性能工艺控制器TCU。实现温度控制指标在+/-10℃内,倍尺精度+/-60mm以内,成材率达到98%以上。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5 10:58:46 阅读(1850)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板带材新技术]热轧板带钢常化冷却工艺装备技术

热轧板带钢常化冷却工艺装备技术,主要作用是克服热轧板带钢在常规的常化热处理工艺后强度降低、合格率下降、组织粗大以及生产成本升高等问题,该技术主要在常化热处理炉之后增加快速冷却装置,控制正火后的冷却过程,采用合理的常化后钢板冷却工艺的实施,达到控制板带钢组织性能的目的,该技术的实施可提高常化热处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合金元素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助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6:05 阅读(1482) 评论(0)

10:[成果转化与推广--板带材新技术]钢铁产品组织性能与表面氧化状态智能预测及工艺协同优化系统

热轧板带材力学性能是用户关注的核心要素,组织性能预报与集约化生产受到普遍重视。然而在整个热轧生产过程中,加热和热轧、冷轧过程中轧件内部组织演变情况处于“黑箱”状态,无法直接测量、观察。想要控制钢材内部的组织,调整、改变其组织和性能,需精确感知轧件内部的信息,需要系统具有模型感知的能力。在工业大数据的数字感知的基础上,基于物理冶金学研究,通过AI(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赋予系统以感知、记忆、思维、学习能力以及行为决策能力等能力。同时基于热轧板带生产过程复杂性和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构建跨系统、跨工序的钢铁工艺质量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融合物理冶金学和生产数据实现热轧全流程组织-性能-表面演变的数字孪生。以生产全流程工艺机理为基础,实时分析生产过程工艺、设备参数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并进行质量在线综合评判和异常原因追溯。结合设备过程控制能力给出工艺参数和制备工序流程的优化方案,以数据为基础提高机理不明或复杂工况下的数学模型设定和质量控制精度,通过多工序协调匹配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现阶段,浦项、普锐特开发了在线组织监测与优化系统,实现了一材多品种生产和在线工艺调优;东北大学项目团队则采用人工智能预测了材料组织性能演变,开发了力学性能高精度预测、氧化铁皮控制、工艺逆向优化和钢种归并技术,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控制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13840183083 发表时间: 2020-03-21 11:11:08 阅读(1877) 评论(0)

第1页/共2页  1  2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