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26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环保;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和适用领域 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8-12-04 05:24:30 阅读(1979)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环保型圆珠笔头用超易切削不锈钢丝

环保型圆珠笔头用超易切削不锈钢丝是一种不含铅的碲、磷、铋、硫复合的兼具超易切削性、耐磨性、耐墨水腐蚀性的超易切削钢丝。本项目开展了一下研究工作: (1)对日本的无铅型样品材料SF20E进行全面解析,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晶粒度、机械性能、夹杂物等所有技术指标。 (2)以三相有衬电渣炉作为冶炼基本手段,研究了三相有衬电渣炉不同阶段的温度控制及其对渣的影响,通过渣组分的分析,研究了渣碱度、炉渣及脱氧制度与硫元素回收率的关系。 (3)研究了Mn/S非金属夹杂物由铸态到冷拉态成品的加工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数量、大小、分布及形貌与笔头制造过程及笔头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4)对比解析了日本材料和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无铅型材料,比较了表层及材料内部夹杂物变化的基本规律,机械性能、晶粒度等所有技术指标。 (5)将本项目试验成果材料提供给客户试用,发现了碗口开裂、后外圆开裂、刀具磨损等系列问题,一一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8-11-14 05:47:33 阅读(3444) 评论(1)

3:[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转炉高废钢比高效节能冶炼新工艺开发

废钢是可循环利用的铁资源,提高废钢比,有利于钢铁工业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和综合能耗,具有较高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为了提高转炉废钢比,降低钢铁生产成本,因此天津联合特钢公司决定与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转炉高废钢比高效节能冶炼新工艺开发》,通过上述开发研究工作的完成,天津联合特钢大幅度提高了废钢比,不仅增加了钢产量,给天津联合特钢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降低吨钢能耗,减少了环境污染。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8-11-06 05:02:22 阅读(3552) 评论(1)

4:[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烟气综合净化技术]焦炉烟气钠基干法脱硫+SCR脱硝联合技术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本技术可应用于机焦(顶装、捣固)、热回收焦炉、兰炭焦炉等各种炉型烟气处理,非常适合排烟温度低、SO2浓度不高的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可根据厂区实际选配,净烟气回原烟囱排放,实现“消白”同时保持热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8-08-06 09:55:04 阅读(2885)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干熄焦耐磨预制块的研发与应用

干熄焦技术是一项重大的节能环保技术,其可提高焦炭质量、回收全部红焦显热、显著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高炉生产效率。在我国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和即将征收环保税的形势下,干熄焦技术在焦化行业中的节能环保优势日益突出。 干熄焦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始于本世纪初,现已发展较为成熟,已形成较强的设计、装备制造能力,但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仍困扰全行业。总结来看,干熄焦耐火材料寿命短的主要部位是斜道区和冷却区。本项目研发以前,由于冷却区工作面砖磨损过快,在每次干熄焦装置检修时都需用浇注料对工作层进行修补,导致干熄焦装置检修时间长、经济效益差。 依托本公司在浇注料生产领域的技术优势,本课题主要研发适用于干熄焦装置冷却区的新型耐火材料(耐磨浇注料预制块)。目标是大幅度延长冷却区耐材的使用寿命,达到干熄焦装置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时间的长寿化要求。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8-05-03 03:09:40 阅读(2643)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大型干熄焦装置长寿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干熄焦技术是炼焦行业重点推广的节能、环保、资源利用项目,在我国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干熄焦技术在焦化行业中的节能环保优势日益突出。2013年,中国焦炭产量将达到4.47亿吨,按照100万吨/年焦炭配置一座干熄焦装置进行估算,需要建设大约410多座干熄焦装置,市场前景巨大。国产大型干熄焦装置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始于本世纪初,十余年应用看,总体看有较好效果,但长寿化问题困扰全行业。本项目研发以前,干熄焦装置比较集中的问题是耐火材料内衬的使用寿命长短不一、差别较大,总结来看,影响使用寿命的典型问题为:冷却区工作面砖磨损过快,斜道区牛腿断裂、磨损和掉块,环形风道区内环墙局部出现裂缝、鼓包、甚至穿洞,一次除尘器挡墙掉砖及部分关键设备关键运行控制达不到应用周期等问题,因此在设计中规定每座干熄焦每年小修一次(小修需约25天,损失干熄率6.8%),每3-4年中修一次(中修需约57天,损失干熄率15.6%),并且每次维修都需要人力、物力等费用的投入,大型干熄焦装置的长寿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大型干熄焦装置长寿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项目由鞍钢集团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焦总厂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六家冶金企业单位合作,研制国际先进的大型干熄焦装置,形成干熄焦长寿化技术并配以示范应用工程项目加以验证。该项目完成共历时46个月,总计投入约1.9亿元。项目完成后解决了困扰焦化行业的干熄焦长寿化技术难题,积极推进了焦化行业进步,推动了焦化行业的节能、环保、提质。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8-05-03 03:08:22 阅读(2720)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机械装备技术]炼铁原燃料高效转运及环保卸料技术

炼铁原燃料高效转运及环保卸料技术可以在冶金、矿山、电力、煤炭、建材等很多行业使用,能够大幅减少物料破碎、降低粉尘污染,只要涉及散状物料的皮带机输送领域均可以推广和应用该技术。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2-02 05:08:11 阅读(2172)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基于商用车正向设计轻量化用钢的开发与 应用技术

本项目重点针对基于商用车正向设计轻量化用钢的开发与应用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技术创新及攻关,主要性能指标包括:1)商用车整车钢材减重10%以上; 2)完成500-960MPa级高强、易焊接、抗疲劳系列用钢的开发;3)进行高强材料冲压回弹及剪切技术研究、零部件仿真模拟精确度控制技术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销售商用车轻量化用钢36.2万吨,经济效益方面,新增产值10.0亿元,企业效益1.24亿元,为客户创造利润0.42亿元。社会效益方面,按2016年新增重载商用车73万辆计算,整车轻量化后,累计节约燃油0.08亿吨/年,减少碳排放0.22亿吨/年,每辆车节约燃油成本7.4万元/年,节能环保效果明显。另外,建立的“先进材料-优化设计-精密制造-安全评价”四位一体的正向开发理念对钢铁企业与下游行业共同解决关键应用难题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使整车零部件研发周期由原来的4-5年缩短到2年以内,最短零部件研发周期可缩短到半年以内。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1-29 04:33:51 阅读(2295)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特大型钢桥用低屈强比易焊接高性能 桥梁钢的开发与应用

现代桥梁向大跨度、重载荷、全焊接、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对结构用钢板提出低屈强比、优异的高强韧性匹配、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耐大气腐蚀性要求。项目实施初期,高强度钢板存在屈强比偏高,特厚板截面性能稳定性差、焊接效率低,耐候钢焊接适应性差,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高性能桥梁钢制造和应用技术。 从行业需求出发,首钢联合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两大桥梁制造集团,基于TMCP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技术创新和攻关,开发出新一代低屈强比易焊接高性能桥梁钢产品和配套焊接材料及工艺,解决了高性能桥梁钢制造和应用难题。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1-29 12:43:57 阅读(2548)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 年版)

为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对环保技术装备的新需求,我们会同科技部组织开展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4年版)》的修订工作。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主管部门、中央企业、相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形成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11-27 09:57:15 阅读(1889) 评论(0)

第9页/共13页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