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29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烧结机;搜索位置:无限定;

1:[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环保技术]烧结机烟气活性焦脱硫脱硝净化系统制酸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

活性焦烟气协同净化工艺以其特有的同步实现脱硫、脱硝、除尘、脱重金属、脱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技术特点,已经得到环境治理业内的广泛认可,是目前国内钢铁烧结、球团烟气治理领域大力推广的技术。该法属于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利用活性焦吸附原理,回收烟气中的SO2并用于制酸。制备工业硫酸过程中,需要用3%~5%的稀硫酸洗涤高温SO2解析气,由于含有一定的杂质,洗涤后的稀硫酸经固液分离后部分作为制酸废水外排。由于活性焦烟气协同净化工艺是通过向吸附塔内喷氨气来实现脱硝,因而过量NH3在洗涤过程中通过气液两相接触进入到稀硫酸中,并随制酸废水外排。该类废水存在色度大,氟化物、氨氮、氯离子含量高,对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常规脱硫废水处理后水质指标不达标,严重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该废水处理技术解决脱硫废水排放指标不达标的问题,实现脱硫废水的循环利用。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9 03:57:48 阅读(2094) 评论(0)

2:[成果转化与推广--烧结]烧结机漏风治理技术

烧结机漏风是烧结厂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烧结机整体漏风率一般在60%左右。漏风主要集中在台车滑道、台车本体、台车头尾部、风箱转角处、卸灰阀、膨胀节等处。 烧结机漏风严重,会大幅度地增加烧结外排烟气量,增加整个烧结过程工艺电耗,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对烧结生产、质量、消耗指标、环境指标及成本影响较大,特别是造成烧结产量提升困难、质量波动较大,对炼铁生产有直接影响。烧结机漏风治理改造完成后,烧结机本体漏风率可降低到35%以下。 在相同原料条件下,每吨烧结矿可降低电耗2kwh/t;每吨烧结矿可降低固体燃料消耗2kg/t;可提高烧结矿产量10%。 烧结主抽风机排出的烟气量减少20%以上,减轻了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运行负荷,改善烧结烟气处理效果,废气处理费用降低,环境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19 03:55:18 阅读(1818)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基于风量优化和返矿分流工艺提高烧结效率的关键技术

为了提高烧结机的效率,在产学研合作下,开发了基于调控烧结料层收缩的低负压低风量点火技术。提出了料面收缩(y,mm)和风箱(x,个)的曲线关系公式:y=k1*ln(x)+ k2,揭示了烧结负压与烧结时间对曲线参数(k1和k2)的影响,发现了烧结机点火段是料层收缩的核心区域,开发了低热值煤气的低风量低负压点火技术,显著降低了煤气消耗。研发和集成了系列风量优化技术。通过实施风箱开度差异化调配、料面无动力打孔、双水分烧结、高效侧密封等一系列风量优化的关键技术,实现了烧结机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有效风量的合理分配。最终,成功开发并实施了国内首台套返矿分流工艺。改变了传统烧结返矿全部参与制粒甚至提前润湿的理念,率先开发和应用了基于粒级精准控制的烧结返矿靶向投加技术,优化了制粒过程原料粒度和制粒水分的分布,突破了过湿带恶化料层透气性的瓶颈,实现了高效烧结生产。
作者:ztgt666 发表时间: 2020-01-08 01:47:48 阅读(1942)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邯钢逆流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钢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钢铁工业中,烧结工序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噁英等污染物分别约占钢铁生产总排放量的40%、60%、30%和95%,是钢铁生产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产生环节。对于烧结烟气中氮氧化物、二噁英、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脱除,传统工艺技术存在较大局限性,如活性炭错流吸附工艺对烧结烟气中污染物的净化水平还不能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在当前京津冀大气治理严峻形势下,开发能够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超低排放,具有高度集成优势的逆流式吸附装置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但将逆流式吸附工艺应用于烧结烟气多污染物的净化处理中,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还需攻克大量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背景,邯钢于2015年成立了项目组,决定在邯钢2#435m2烧结机上进行国内首套逆流式活性炭净化装置的研究与开发,为我国烧结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推动烧结烟气净化技术的升级,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大气治理工作起到良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8-05-03 03:01:17 阅读(2673)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烧结料面喷洒蒸汽机理研究及应用

适量加湿可改善燃料燃烧效果已在内燃机、煤气化、煤层燃等领域里得到应用,但在烧结领域的报道则很少。首钢围绕京唐1号550m2烧结机系统开展了料面喷吹蒸汽机理研究。开展了模拟仿真、烧结杯试验、料面风速测定、废气成分测试和热平衡测试等一系列工作。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烧结料面喷洒蒸汽的三大效果,同时摸索确定出了适宜的实际烧结机喷洒蒸汽制度。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1-29 05:38:39 阅读(2397) 评论(0)

6:[科技需求--炼铁工艺与技术]泰山钢铁265平米烧结机烟气粉尘达标治理需求

泰山钢铁265平米烧结机配套的机尾电除尘,有效面积220平米,8室,4电场,烟气量60万立米时,流速0.85米,秒。入口浓度18克,出口浓度50毫克。 根据环保要求准备在线,在短施工周期,高性价比通过技术改造达标10毫克排放。 特邀请有技术,有承揽能力,有项目资质,有业绩的朋友与任爱民厂长13563456001具体联系
作者: 发表时间: 2017-06-12 11:20:51 阅读(7581)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首钢烧结高温烟气循环提质节能减排新工艺

本项目针对首钢股份360m2烧结开展了废气循环技术研究,从理论计算、数值仿真、烧结杯试验和工业参数优化等环节入手,摸索出适宜的废气量、含氧量、废气温度等参数搭配模式,形成了料面利用废气温度300℃水平、适宜热风面积改善厚料层表层成矿效果的独创特点。最终成功开发了兼顾提高烧结矿质量、降低烧结固体燃耗和减少烧结污染物排放的废气循环技术。项目投入使用后,取得了平均粒径提高了12%,烧结综合返矿率下降了6.6个百分点,烧结固体燃耗降低3.39kg/t烧结矿,粉尘排放降低27.81%,SO2减排15.89%,NOx减排23.41%的良好效果。当前国内有烧结机有一千多台,烧结矿产能在9亿吨水平,项目的推广对于烧结提质降耗减排有显著意义。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2-07 11:08:19 阅读(4421)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烧结矿竖冷窑冷却及显热高效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

该技术主要应用在钢铁行业烧结矿冷却及显热回收领域;适用于各类烧结机热矿的配套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的新建和改造项目。可以替代传统机上冷却以及环冷机、带冷机等机外冷却设备实现烧结矿的冷却及显热的高效回收。 该技术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在密闭的竖式冷却窑(竖冷窑)内与热烧结矿逆流换热进行热烧结矿冷却,吸收了烧结矿热量的热废气汇集后进入余热锅炉生产蒸汽,供用户使用或用于发电。经余热锅炉换热后的低温热废气可进行循环利用(烧结矿冷却、热风烧结、焦炭除湿、球团烘干)或除尘后达标排放。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2-07 09:37:21 阅读(4198)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焦炉煤气强化烧结技术开发与应用

焦炉煤气强化烧结是一项绿色环保的技术,主要利用钢铁焦化厂副产物——焦炉煤气对烧结进行喷吹从而强化烧结过程。2014年,焦炉煤气强化烧结系统开始在梅钢180㎡烧结机投用,鉴于良好的效果,2016年在梅钢450㎡烧结机进行推广使用。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烧结固体燃料消耗,改善烧结矿转鼓强度和成品率。 该技术可以使烧结过程更加平稳,可以更好地调整烧结料层上下部的热量分配,防止上部热量不足和下部过烧,从而改善烧结矿强度和还原性,有利于大高炉的冶炼和降低高炉焦比和生铁成本;该技术还具有降低炼铁工序温室气体CO2排放量的特点,是一项节能降耗、降低烧结矿和生铁成本并兼具环保特征的绿色先进技术。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6-11-23 03:41:19 阅读(2929) 评论(0)

10:[成果转化与推广--烧结]烧结烟气循环技术

烧结烟气循环,是指一部分热烟气经过简单处理后被再次引入烧结过程循环利用,应用这项技术,一方面,减少外排烟气量,降低环境负荷。另一方面,回收一部分热烟气中的热量,降低固体燃耗。 本技术适用于新建的烧结厂和对老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1)新建的烧结项目:减少烧结烟气排放量,降低外排系统(主抽风机、主电除尘器、有害物质脱除装置等)的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 (2)环保升级改造项目:通过烟气减排降低烟气流速,改善主电除尘器除尘效果;降低脱硫装置负荷,改善湿法脱硫效果。 (3)产能升级改造项目:通过烟气循环系统分担一部分烧结风量,降低单位烧结面积的烟气外排量,在不增加排放总量,不改变烟气处理设施的前提下配合烧结机扩容,适当增大总风量,为提高产能创造条件。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6-05-05 10:37:14 阅读(3545) 评论(0)

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