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8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新方法;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高效精准判断凝固坯壳厚度用点状裂纹法

兴澄特钢大方坯连铸机原本为国外全套引进设备。为适应新形势下品种开发的需要进行国产化改造后,产品实物质量不甚理想,碳偏指数满足0.95~1.05范围的比例不足90%,影响高质量要求钢材的交付。而当初随整套设备同步引进的凝固数学模型没有得到外方的开源性程序,设备改造后据模型模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外方借机提出天价条件且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 为了不受外方“卡脖子”,兴澄特钢决定成立项目组,根据实际生产条件,自主开发一套连铸凝固模型,探索模型校准的新方法,寻找一种对轻压下有效的分析方法,设计适合典型钢种的轻压下工艺,进一步提升偏析质量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品种开发。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1-14 04:56:40 阅读(1474)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高强韧钢中纳米相深氢陷阱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应用

目前氢脆以及氢损伤的科学机制已经比较明晰,但工程除氢手段仍然局限于原材料把控、钢液真空脱气及堆垛缓冷等工艺,这样的工艺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去除可扩散氢。然而,在高强钢服役过程中还会有氢进入,最终导致严重的危害,因此氢脆的本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对于重大装备用高强钢尤其重要。如何从钢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这一根本问题上解决高强钢的氢脆与氢损伤的瓶颈问题,构造深氢陷阱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发展新方法、新理念,探索开发既能提高强度、又能提升抗氢脆性能的高强钢,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对发展和完善抗氢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北京科技大学庞晓露教授团队针对高强钢面临的氢脆难题,通过氢陷阱的表征、钢中组织观察与解析,系统地表征了高强钢中浅氢陷阱、深氢陷阱参数,得出为了提升抗氢脆性能,应设计制备高密度的晶内深氢陷阱,将氢均匀弥散地分布在晶粒内。结合高分辨透射电镜原子级观察、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及氢脱附实验等方法,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纳米析出相深氢陷阱的物理本质,揭示了纳米析出相半共格界面处的失配位错是深氢陷阱的根源,并通过纳米析出相深氢陷阱的设计抑制了高强钢的氢脆。结合设计多元微量合金成分及含量,采用局域微量供给的方法获得具有优异抗氢脆性能的多元复合纳米相强化钢,为开发高强韧抗氢脆钢提供有效、可行的科学理念和技术路线。本项目所开发的高强韧抗氢脆车轮钢、弹簧钢、海洋装备用钢系列产品,品种多、规格全、表面质量好,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创造巨大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2-23 01:40:57 阅读(863)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超薄镀锡板超薄镀层高效绿色制造技术与应用

随着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国家提出了适度包装,用材节约的新要求。镀锡板作为主要的金属包装材料,占金属包装成本的60~80%。因此,镀锡板厚度与锡层减薄对于包装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实现镀锡板产品厚度和镀层减薄,本项目研究了超薄镀锡板冶炼、连铸、酸连轧、连退在线二次冷轧及超薄镀层电镀等关键工艺控制技术,攻克了镀锡板连铸高拉速、超薄带酸连轧高速卷取穿带、连退在线二次冷轧、超薄镀层耐蚀性等诸多难题,最终在首钢京唐公司实现了超薄厚度,超薄镀层镀锡板产品高效生产,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有: (1)研发出超薄镀锡板洁净钢冶炼及高效连铸技术,提出钢包渣改质、中包气幕、新型浸入式水口的新方法,降低结晶器液位波动,实现夹杂物尺寸显著降低,中包平均T.O含量≤11.7 ppm,连铸拉速1.7 m/min的国际领先指标; (2)开发出超薄镀锡板酸连轧高速稳定穿带及高精度板形控制技术,解决了超薄带高速卷取穿带及板形控制难题,实现酸连轧0.12 mm超薄带稳定、批量生产的国际领先指标,板形质量显著提高(2~4 IU); (3)开发出连退在线二次冷轧高效稳定生产技术,解决了连退在线二次冷轧稳定性和炉区高速通板难题,实现DR材在线批量稳定生产,“连退+二次冷轧”生产周期大幅度降低至0.6 h; (4)发明了超薄镀层无铬钝化装备及电镀成套技术,阐明了传统助熔剂对超薄镀层均匀性的影响规律,解决了超薄镀层过合金化和耐蚀性难题,镀锡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最薄镀锡量降到0.5 g/m2(镀层厚约0.07 μm)。 该项目近三年累计实现镀锡板供货140余万吨,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对降低金属包装材料消耗,实现绿色化、高效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作者:fangyuan0905 发表时间: 2021-01-06 11:11:09 阅读(1764)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满足包钢高炉冶炼合理需求的焦炭及其经济配煤质量新评价

目前,世界各国均采用焦炭反应性CRI及反应后强度CSR作为焦炭热性能指标,来判定高炉内焦炭溶损劣化程度及其对料柱透气性和透液性的影响。为了保证焦炭具有低CRI和高CSR指标,炼焦配煤必须大比例配入稀缺的优质主焦煤。为了给包钢多用区域炼焦煤的低成本炼焦-炼铁技术提供支持,必须在焦炭热性能及其配煤质量评价等方面创新,构建新的焦炭热性能和煤质评价方法,满足包钢不同容积高炉对于焦炭质量的真实需求,指导配煤炼焦和高炉操作。 项目通过包钢不同容积高炉用不同CRI及CSR焦炭冶炼实践及其炼铁原理解析、包钢不同容积高炉用焦炭CRI及CSR和综合热性能的评价等确定了满足包钢不同容积高炉冶炼合理需求的焦炭CRI及CSR指标,建立了焦炭综合热性能与CRI及CSR的关系,用于焦炭热性能评价。通过包钢炼焦用煤的基本性质和炭化关联性质评价、焦炭质量指标与炼焦用煤和配合煤的基本性质和炭化关联性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用炭化关联性指数表征煤炼焦性能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在于:(1)首次将包钢不同容积高炉冶炼实践、炼铁原理分析和矿焦耦合实验结合,阐明用焦炭CRI及CSR指标预测高炉内焦炭溶损劣化对高炉冶炼影响的不足。(2)首次采用焦炭综合热性能CRR25-T和CSR25-T指标作为焦炭热性能CRI及CSR指标的补充,评定包钢不同容积高炉用焦炭合理需求的质量,保证了包钢不同容积高炉使用较低CSR指标焦炭的炼铁技术实施。(3)首次采用煤炭化关联性实验方法评价煤的炼焦性质,揭示了胶质层的膨胀和塑性黏特性,提出了表征煤炭化关联性的透气性指数和形变指数。(4)首次建立了用煤炭化关联性指数作为煤炼焦性能指标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预测M40、M10、CRI的合格率均分别达到100%,CSR为91.7%,并能用于焦炭的综合热性能。 通过项目研究,以2020年包钢股份1月采购价格为不变价格计算每月用煤成本,包钢股份2020年1-6月利用项目研究成果,通过优化配煤结构,合理配煤,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用煤成本10418.4万元。该项目形成的新焦炭评价方法,解决了炼焦-高炉炼铁全流程的资源配置及高效利用问题。在国内外首次采用炭化关联性相关系数构建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现了模型的通用性,项目成果也为焦化及炼铁工作者对炼焦煤和焦炭提供了的新认识、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liyuzhu929 发表时间: 2020-10-09 03:37:08 阅读(1920)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冶金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平台建设

钢铁冶金行业作为典型的流程行业,其生产过程存在多工序连续生产、区域间强遗传、各影响因素非线性等特点,其数据形式则表现出高通量、强耦合、多态时变、多源异构的特征。为了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技术变革,需要设计面向冶金行业特点的工业互联网构架,实现从数据感知到数据转换,再到信息提取和认知,最终实现智慧决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解决多类工业设备接入、多源工业数据集成、数据管理与处理、数据建模分析、应用创新与集成、知识积累迭代实现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钢铁冶金企业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6-17 05:18:22 阅读(1111)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含钒石煤中钒的预富集分离新方法及相关基础研究

针对我国重要的含钒资源—含钒石煤中钒的品位低、赋存状态分散,传统浮选、重选等选矿技术无法实现钒的有效预富集。现有的钠化焙烧、钙化焙烧等石煤提钒工艺只能对原矿进行焙烧、浸出,这使得单位钒产量的矿石处理量巨大,导致能耗高、药耗大,提钒率低、成本高,且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难处理的浸出废液和尾渣。 申请人提出如下创新思路,开发了含钒石煤中钒的预富集分离的新方法。1)利用石煤的还原特性,添加少量Fe2O3作为钒的富集载体,通过还原焙烧,使石煤中的钒自还原重构富集为Fe3-xVxO4相。2)利用富钒相Fe3-xVxO4的磁性,通过磁选分离,获得高品位钒精矿。 利用获得的高品位含钒精矿作为下一步体钒的原理,会大幅度减少矿石的处理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能耗和排放的目的。
作者:闫柏军 发表时间: 2020-05-06 11:07:33 阅读(2002)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含钒页岩矿中钒的预富集分离新方法 及相关基础研究

针对现有石煤提钒工艺的本征缺陷和不足,北京科技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合作提出一种“含钒石煤中钒的自还原富集和分离”的新思路。即:利用石煤的本征还原特性,通过还原焙烧改变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将分散赋存在不同矿物中的钒重构为统一的、易于分离的钒富集相。然后,用物理分离方法将这个重构的富集相分离出来,获得高品位含钒精矿。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5-06 10:00:02 阅读(1128) 评论(0)

8:[成果转化与推广--高炉炼铁]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应用于炼铁高炉长寿技术领域,是高炉长寿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开发。针对高炉寿命短的现状,分析影响高炉长寿的因素,从高炉前期炉缸设计施工、高炉生产中设备维护及工艺操作和高炉炉役后期维护等方面开发创新一系列高炉长寿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延长高炉寿命,实现高炉长寿目标。 1、创新高炉炉缸设计长寿新技术,延长高炉寿命。通过优化高炉炉底、炉缸结构设计,加大死铁层深度,降低炉缸侧壁侵蚀速度。通过采用碳砖+陶瓷杯复合式炉底结构,减少铁水对炉底炭砖的侵蚀。通过选用优质抗铁水溶蚀和抗碱侵蚀、导热系数高等性能优良的耐材和泥浆,减少炉缸侵蚀速度。 2、创新高炉炉缸施工长寿新技术。创新铁口一体砌筑密封技术,开发和应用“一体式铁口框”,“铁口一体浇注技术”, “煤气导风管一体浇注技术”,防止铁口煤气喷溅。开发和应用热压小炭块与冷却壁的“顶砌技术”,降低陶瓷杯部位侵蚀的速度。开发和应用“热风导流烘炉技术” 延长耐材寿命。 3、创新高炉经济冶炼长寿生产操作新技术。稳定入炉料质量,分析小批量料种配矿难题,开发应用含铁矿粉预混匀技术,优化配矿降低ZnO和K2O有害元素循环富集;分析经济矿(高铝矿)冶炼难题,开发应用高铝矿高炉冶炼技术;优化装料制度,开发应用炉前新型喷吹装置,合理控制炉内气流分布。通过系列优化操作,稳定炉况,延缓炉缸侵蚀,进而确保高炉寿命有效延长。 4、创新炉役后期高炉长寿护炉新技术。针对炉役后期生产特点,建立炉缸侧壁残余厚度测算模型,掌握炉缸安全运行状态;开发应用堵风口局部强护炉技术,缩小进风面积,提高鼓风动能,保证炉缸均匀活跃;开发应用控制配吃钛化物护炉及休风凉炉技术。 5、创新高炉炉体冷却壁在线查漏、修复及更换技术。开发应用“高炉冷却壁定列查漏专利技术”,“冷却壁穿管修复专利技术”和“在线更换高炉铁口冷却壁专利技术”确保炉体的冷却强度,保证高炉的安全生产,提高高炉寿命。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7 10:55:45 阅读(1575)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工序节能技术]烧结低温余热ORC发电及热电冷多联供技术

利用环冷机150~220℃的低温余热,驱动有机朗肯循环ORC机组做功发电,更低温余热根据需要生产冷量、热水等不同能源用于生产和生活使用,是一种余热深度利用新工艺,为钢铁等工业领域大量未被利用的低品位余热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
作者: 发表时间: 2020-03-16 10:17:41 阅读(1494) 评论(0)

10:[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镁处理洁净钢新产品开发与技术集成

钢液加镁可以生成尺寸细小、分布弥散的尖晶石,尖晶石常被MnS-MgS包裹,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从而改善了钢的性能。钢中加镁还能促进Ⅱ类硫化物转变为Ⅲ类硫化物。但金属镁比重轻,极其活泼,且蒸气压极高,加入钢液非常困难,制约了镁在钢中的大规模应用。此外,镁在不同钢种的作用机理还不明确,对某些特殊钢种(如轴承钢、硅钢等),钢液加镁的风险尚未系统评估。苏州大学与宝钢股份合作实施了“镁洁净钢新产品开发与技术集成”项目。其技术原理是:开发炼钢用镁合金包芯线,实现了镁向钢中高效、安全、稳定加入;开发适合梅钢炼钢产线的钢液镁处理新工艺和新品种;开发镁-钛协同夹杂物控制新技术,改善钢的凝固组织;开发以镁部分代替Nb、Ti、Mn的新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钢液镁处理新技术集成,并实现工业化稳定应用。项目实现了如下目标: 1)乘用车车轮钢平均氧含量从18ppm降低至12ppm,夹杂物尺寸细小、分布弥散,车轮钢高周疲劳寿命从106增加至107;同类钢种的疲劳寿命在国内钢企中处于领先水平; 2)镁处理后,低碳微合金钢中Nb可以降低0.01%,Mn可以降低0.1%,吨钢降低成本10元以上; 3)镁处理后,含钛包晶钢的高温热塑性(700-900℃内断面收缩率)从20%提高到60%以上,包晶钢板坯角部质量显著改善。钢的高温热塑性接近新日铁-住金SSC技术获得的高温热塑性值(断面收缩率超过60%); 4)镁处理后,430铁素体不锈钢等轴晶比例由37%提高到89%,443铁素体不锈钢等轴晶比例高达100%。比较新日铁生产的430不锈钢平均等轴晶率仅为60%。 该成果已经在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应用,共涉及两大类钢种,共生产新产品73.77万吨。采用新技术后,低碳微合金钢力学性能显著提升,降低了合金成本;含钛包晶钢板坯质量显著改善,成品热卷废次降降低减少的质量损失。板坯角部裂纹减少,基本取消下线和清理,实现板坯热送,减少了能源消耗。新技术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6920万元/年,之前因夹杂物控制不稳定引起的乘用车车轮钢用户质量异议基本消除,困扰含钛包晶钢板坯裂纹缺陷的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梅钢产品质量获得用户的极高评价。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授权3项),发表论文11篇。新技术还将在高强钢、管线钢、汽车板钢、不锈钢上推广应用,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是洁净钢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作者:dywangsuda 发表时间: 2019-12-17 02:25:04 阅读(2215) 评论(0)

第1页/共2页  1  2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