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2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数值模拟;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特种熔炼真空电弧重熔及电渣重熔过程 数值模拟仿真软件

宝钢研究院智能所于2013年及2016年先后开展了ESR及VAR熔炼仿真模型软件自主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特钢冶炼设备和工艺,聚焦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特定品种的熔炼计算应用,成功研制了一款工艺参数优化的仿真软件,为特钢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提供了可自主的技术支持。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6-13 10:10:49 阅读(940)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烧结烟气湿法脱硫脱硝长效稳定关键技术 开发与应用

针对现有技术系统能耗高、设备腐蚀堵塞的问题,开展了烧结烟气含湿量影响分析,烟气调质研究、催化剂理化性质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多相混合强化方法,形成了余热驱动脱硫塔浆液冷却脱湿技术和双加热SCR脱硝技术,并自主开发了自清洁凝渣布风盘和多点阵列高效混风装置等专利设备,完成了烧结烟气湿法脱硫脱硝长效稳定关键技术开发,并最终实现工程应用。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25 05:52:58 阅读(697)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金鼎矿业高效开采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金鼎矿业高效开采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科研项目,以山东金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王旺庄铁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为工程背景,针对矿岩力学特性和裂隙演化规律未知、充填体设计强度不精细、充填体原位强度不明确、矿房结构参数不合理、生产爆破对一步充填体扰动较大和充填矿房稳定性未知等问题,北京科技大学与山东金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金鼎矿业公司矿山高效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和《山东金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安全性研究》科研课题,采用室内力学试验、宏-细观数值模拟技术、井下充填体强度快速检测技术、爆破振动监测和应力变形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主要开展了矿岩力学特性及裂隙岩体强度研究、充填体物理力学试验及设计强度优化研究、充填体强度现场快速检测及智能预测技术研究、充填采场结构稳定性研究、矿石及充填体宏-细观动力学特性研究、地下采场安全监测技术研究等6项嗣后充填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控制高效技术研究,对于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增加矿石回收率、保证矿山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chen_shuai_jun@163.com 发表时间: 2021-12-09 03:46:06 阅读(987)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特钢线材的在线组织调控与高品质基础件用钢技术开发集成

本项目由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大学成立“产-学-研”团队,基于国产精轧机+摩根MINI轧机、摩根精轧机+RSM减定径机组的装备优势,借助模拟仿真和热模拟试验等手段,针对典型基础件用中高碳钢的在线组织调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根据不同钢种特性、二次加工及服役性能要求,形成创新的特钢线材在线组织调控技术集成。实现以下创新: 1.采用连铸小方坯开发出多种机理组合应用的高品质特钢线材在线组织调 控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装备及设施升级改造,形成含加热控制、“再结晶区、 未再结晶区、两相区”多段控轧和“雾冷+强风冷”、“超慢冷“、“等温”控制的 多元组合工艺方法; 2.形成亚共析钢在线“软化”技术。 a)弹簧钢 50CrVA 创新采用低温累积大变形诱导和强化铁素体相变、轧后 “超慢冷”并精确控制冷却路径工艺组合获得 100%F+P 组织,硬度≤290HB, 可直接深拉拔加工; b)紧固件用钢 ZT35K-M 实施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离异共析和退化珠光 体相变机理研究与组合应用,指标达到球化组织 4.0 级、铁素体≥80%、硬度≤ 76HRB,可免退火冷镦成型; c)工具钢 S2(67SiCrNiMoV)利用低温轧制变形强化相变、快冷+“等温” 抑制先共析铁素体和马氏体相变的工艺组合,获得“单一”贝氏体组织,硬度≤ 45HRC,提升加工及疲劳性能; 3.攻克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索氏体控制难题。 a)GCr15 创新采用高温防氧化加热、(γ+Fe3C)两相区累积大变形轧制 诱导渗碳体析出、轧后“强风冷+雾冷”抑制先共析渗碳体、“等温”相变的机理 及工艺组合,达到网状≤2.0 级,晶粒度 10.0 级以上,面缩≥31%的行业领先水平; b)LX86A 采用高温防氧化加热技术、再结晶区轧制提高奥氏体稳定性、轧 后“强风冷+雾冷”抑制先共析渗碳体+“等温”相变的机理及工艺组合,达到 网状≤1.0 级、索氏体化率≥92%和面缩≥40%的行业领先水平; 4.进一步研究阐述中高碳钢的脱碳机理并形成中高碳钢特钢线材的脱碳控 制技术方法,达到总脱碳层≤0.4%D、零全脱碳的领先控制水平。
作者:ztgt666 发表时间: 2021-06-29 03:17:01 阅读(1693)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超洁净高均质轴承钢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建龙北满特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2007年发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为落实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推进以先进制造业用高性能轴承钢为代表的关键基础钢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基于在“四位一体”短流程特殊钢生产线,通过装备和工艺技术多年持续改进,实现轴承钢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国内首批获得国际轴承行业一流公司斯凯孚、舍弗勒和铁姆肯供货资质的企业,并连续稳定供货十余年。 建龙北满特钢的超洁净高均质轴承钢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为: 1、打破以全氧含量为核心研究轴承钢洁净度的传统思维,发现了Ds类夹杂物数量随钢中钙含量增加而单调增加的规律,明确了影响钙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开发了以超低钙含量控制为核心的Ds类夹杂物的控制技术。 2、研究了冶炼过程中氧、钛和夹杂物的变化规律及钢中大颗粒夹杂物来源,开发了以“原辅料优化+流场优化+非稳态浇铸管控”相结合的高洁净轴承钢专用冶炼工艺与生产路线,实现了轴承钢全氧含量≤5ppm,Ti含量≤12ppm,Ca含量≤3ppm。 3、建立了连铸过程恒温、恒拉速工艺体系,精确控制凝固末端,固化压下位置及压下量,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连铸大方坯静态轻压下技术,稳定实现了轴承钢中心偏析指数控制在1.05以下。 4、通过对轧件内部应力应变分布的数值模拟,实现轧制孔型优化,开发了以初轧大压下细化心部晶粒度与KOCKS轧机的控轧控冷相结合的网状碳化物控制技术,实现了轴承钢棒材(直径φ≤30mm)网状碳化物≤2.0级。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轴承钢全氧含量T.O≤5ppm(平均4.7ppm);Ti含量≤12ppm,Ds类夹杂物≤0.5级,网状碳化物(直径φ≤30mm棒材)≤2.0级,轴承钢产品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特优质量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黑龙江省用户满意产品”。项目实施期间获授权专利8件,发表论文31篇。 经过多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获授权专利8件,发表论文31篇,截止到2020年,建龙北满特钢为品牌汽车发动机轴承及轴承单元、医疗机械仪器轴承、工业轴承钢、精密轴承等领域提供优质原料近120万吨,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档轴承钢的生产基地之一。近三年,轴承钢销量达40万吨,新增产值13.7亿元,新增利税2.7亿元,经济和社会效果显著。
作者:jianlongbeiman 发表时间: 2020-12-21 02:07:27 阅读(2599) 评论(2)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基于特征单元的连铸凝固过程热模拟技术 及装备

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简称CAST)聚焦冶金工业对凝固过程研究方法的迫切需求,提出基于特征单元热相似性的凝固过程热模拟方法,发明了连铸凝固过程热模拟技术及装备。历时20年,在不断完善连铸凝固过程热模拟技术及装备的同时,发明了异质形核、凝固裂纹和亚快速凝固等热模拟技术及装备,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面向冶金生产工艺流程的凝固热模拟实验系统,实现了生产条件下凝固过程的离线再现。这一成果对认识凝固过程、组织及缺陷形成规律和优化工艺具有重要价值,并为凝固数值模拟提供了简单可靠的实验支撑。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4-22 10:51:55 阅读(1846) 评论(1)

7:[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

钢铁工业经历三十年节能技术革新,能耗下降幅度趋缓,新形势下其能源结构高碳化、集中供能柔性不足、数据模型技术开发不够等问题愈加突出。为探索钢铁企业节能新方向,以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理论研究与架构设计为先导,选择关键技术实施开发与应用。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研究揭示了钢铁生产与分布式能源的耦合关系,提出“源-网-荷-储”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理论并完成架构设计:以可再生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优化传统能源结构;以余能就地极限回收利用与区域能源自平衡提升能源效率;以数据驱动和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增强源荷互动能力;以多网互融和网储一体优化钢铁能源系统调整能力。 2、形成钢铁低碳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高效多能互补技术,包括:攻克光伏屋顶组件动态清洗运维技术难关,建成世界最大屋顶光伏发电并网工程,使之成为钢厂低碳清洁能源重要组成;发明高炉冲渣水乏汽与烟气余热热电冷联供系统及方法,开发余热用于高炉煤气碳捕获、协同处置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技术,建成兆瓦级涌动型烧结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构建余热资源分布式能源微网。 3、形成流体网络建模和能量储存优化等组合式节能技术,包括:开发管网和煤气柜储气数值模拟技术,为电厂大流量和宽幅波动使用高炉煤气解除安全顾虑;对热力系统不同效率汽源给出基于等效电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发明循环水组合节能方法及系统;开发适用于南方钢厂移动供热模式,以规模化移动热网丰富钢厂能量输配网络。 4、形成模型支撑、数据驱动的源荷交互柔性调控用能技术,包括:开发六大工序三层多阶极限能耗模型,为工序能耗从理论、技术、生产层逼近极限提供定量判据;开发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控制关口电量和制定分时电价响应策略;以燃气互换性理论指导典型炉窑燃烧效率和煤气调配;用数据挖掘结合热工理论确定加热炉能效关键指标及操作模式。 以“多能互补、数据驱动、网储一体、源荷交互、极限能效”为主线的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使宝钢节能水平显著提高:近三年节能8.8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经济效益4.7亿元,对传统钢铁工业能效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实践示范。本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3项,企业技术秘密20项,发表论文25篇,编著和参编专著2本。
作者:bgbj 发表时间: 2020-01-06 04:41:51 阅读(2107)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高品质钢精炼及连铸过程模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张立峰教授团队建立开发的数值模拟方法和仿真技术可以准确地计算并预测钢精炼和连铸过程的工作状况,有利于钢洁净度和铸坯质量的精准控制。建立的模型适用于不同钢铁企业、不同钢种、不同生产流程、不同冶金设备。内容包括:钢包吹氩精炼模拟仿真、RH真空精炼模拟仿真、连铸中间包模拟仿真、连铸结晶器模拟仿真、连铸一冷数值计算、连铸二冷数值计算等。自主开发或升级了相关模型,部分模型包括气泡浮选夹杂物模型、夹杂物碰撞聚合模型、夹杂物凝固捕捉模型、结晶器一冷模型等。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5-12 10:20:21 阅读(4678)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焦化工技术]干熄焦炉长寿内衬材料技术

熄焦炉技术是我国当前大力推广的节能熄焦技术。与传统湿法熄焦技术相比,具有用水节约、大气污染物排放少、能源利用效率高、焦炭质量提高明显等优势,在我国发展潜力大。 干熄焦炉内衬特别是斜道区内衬工作环境苛刻,温度高,同时温度波动大,物料冲击磨损作用强,材料易损毁,该关键部位内衬材料是限制干熄焦炉寿命的最重要因素。在该关键部位材料选型和结构设计上,我国现仍主要采用国外材料技术体系,内衬材料普遍采用莫来石碳化硅材料,平均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2年,造成干熄焦炉用户成本增加,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干熄焦技术推广应用。 本技术根据现有内衬材料的技术不足,研制出具有抗热震、抗磨损、抗侵蚀等性能优良的氮化物结合碳化硅耐磨耐蚀材料,并借助计算机技术,优化材料结构设计,模拟衬体应力分布,实现了包括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结构设计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完整的干熄焦炉长寿内衬材料技术体系。采用本技术的干熄焦炉平均寿命可达5年。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5-12-02 04:23:01 阅读(2338) 评论(0)

10:[成果转化与推广--转炉炼钢]高寿命低应力复合结构钢包透气砖

目前国内常用的传统狭缝型钢包透气砖结构单一、材质单一,内部存在较大的热应力,在使用中经常出现层状断裂,既影响吹通率和精炼效果,又扰乱了钢厂正常的生产节奏,为此我们研究设计了通过不同材质热膨胀失配,以及不同透气结构使内部应力释放等来提高透气砖抗热震性,由此生产出的复合结构透气砖,由热应力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实际应用,热应力降低50%,流量稳定,吹通效果显著改善。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5-12-02 03:56:31 阅读(2254) 评论(0)

第1页/共2页  1  2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