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791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技术;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项目(2017ZX07402) 2017年度项目指南

构建印染、造纸、皮革、食品加工、钢铁、石化、制药和有色等行业的典型过程水污染全过程综合控制策略,形成指导应用的技术指南,引领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构建钢铁行业多尺度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成套技术,推动示范园区耗水、污染物排放、废水排放及综合生产成本的降低;构建大型综合石化工业聚集园生产链的废水全过程控制技术,推动石化行业水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向全流程控制转变;构建典型原料药制造行业大宗原料药全流程污染控制的整体方案,支撑典型重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述典型行业全过程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在大型企业得到工程实证或综合工程示范。同时,开展水环境治理与应急处理关键设备标准化及产业化,研究开发整装成套化的应急检测和应急处理的方法、技术装备和综合管理系统,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应对典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技术支持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2-10 11:35:47 阅读(3812)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压水堆核电站核岛主设备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结合我国核电工程实际需求,历时10年先后研发了压力容器大锻件用SA508-3Cl1、蒸发器大锻件用高强SA508-3Cl2、铸造及整体锻造主管道用316LN、堆内压紧弹簧大型环锻件用Z12CN13\AISI403改\AISI403及F6NM、堆内构件用304\304L\304H及304NG、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用690合金等,形成了上述材料包括最佳成分配比、最佳热加工工艺、最佳热处理工艺在内的面向工程应用的系统成套技术,直接支撑了近年我国核电工程大锻件和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上述材料涵盖了压水堆核电站核岛主设备材料,已形成的上述材料技术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材料技术支撑下研发的核电工程大锻件及产品的技术指标与国外进口实物水平相当。项目运行过程中,获授权专利46项(发明专利25项),软件版权5项,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1项,发表技术论文50篇,参与出版学术专著3部。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2-07 03:07:28 阅读(3486)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高效节能环保烧结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由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和内蒙古包钢稀土钢板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高效节能环保烧结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围绕烧结系统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全流程能源高效利用、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攻克了高效节能环保烧结工艺及核心装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先进的大型高效低耗和集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耦合、降低物耗和能耗相协同的绿色烧结技术体系及装备系统。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2-07 02:41:18 阅读(3951)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大型水电站用高强度易焊接厚板与配套 焊材焊接技术开发应用

本项目重点针对国内外大型水电站用特厚高强钢在野外恶劣施工环境下的应用技术和服役安全性难题进行系统研究、技术创新及技术攻关,主要内容包括:1)低预热/不预热、适应大热输入易焊接特厚高强水电钢开发;2)120~150mm高韧性特厚板开发和配套高效焊接技术;3)适应大热输入800MPa级焊材开发;4)满足多制约因素条件下,钢板的成分、组织、性能、焊接性能的预测模型及快速设计方法建立。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2-07 01:57:13 阅读(3314)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首钢烧结高温烟气循环提质节能减排新工艺

本项目针对首钢股份360m2烧结开展了废气循环技术研究,从理论计算、数值仿真、烧结杯试验和工业参数优化等环节入手,摸索出适宜的废气量、含氧量、废气温度等参数搭配模式,形成了料面利用废气温度300℃水平、适宜热风面积改善厚料层表层成矿效果的独创特点。最终成功开发了兼顾提高烧结矿质量、降低烧结固体燃耗和减少烧结污染物排放的废气循环技术。项目投入使用后,取得了平均粒径提高了12%,烧结综合返矿率下降了6.6个百分点,烧结固体燃耗降低3.39kg/t烧结矿,粉尘排放降低27.81%,SO2减排15.89%,NOx减排23.41%的良好效果。当前国内有烧结机有一千多台,烧结矿产能在9亿吨水平,项目的推广对于烧结提质降耗减排有显著意义。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2-07 11:08:19 阅读(4430)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烧结矿竖冷窑冷却及显热高效回收利用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

该技术主要应用在钢铁行业烧结矿冷却及显热回收领域;适用于各类烧结机热矿的配套冷却及余热回收系统的新建和改造项目。可以替代传统机上冷却以及环冷机、带冷机等机外冷却设备实现烧结矿的冷却及显热的高效回收。 该技术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在密闭的竖式冷却窑(竖冷窑)内与热烧结矿逆流换热进行热烧结矿冷却,吸收了烧结矿热量的热废气汇集后进入余热锅炉生产蒸汽,供用户使用或用于发电。经余热锅炉换热后的低温热废气可进行循环利用(烧结矿冷却、热风烧结、焦炭除湿、球团烘干)或除尘后达标排放。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7-02-07 09:37:21 阅读(4202) 评论(0)

7:[成果转化与推广--连铸新技术]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技术

该技术(装备)主要应用于冶金电磁领域,核心技术可推广到化工、矿山、电力等行业。该技术成果是唯一“既能精准地控制钢水的过热度,又能在中间包内主动地去除部分残留在钢水中的夹杂物,特别是中、小颗粒的夹杂物,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连铸坯质量,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高新技术。
作者:中科电气 发表时间: 2017-01-18 04:32:29 阅读(5594) 评论(1)

8:[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焦化技术]双氨法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焦化企业目前焦炉烟道气的SO2和NOx含量均超过GB16171-2012标准,亟待减排治理,达标排放。但是目前常见的烟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多数焦化企业很难承受。本技术采用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流程自有氨资源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流程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物的资源化平台,将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工艺中。脱硫脱硝后烟道气SO2和NOx可分别降至10mg/m3和150mg/m3以下,完全满足GB16171-2012的要求。本技术脱硫脱硝产物为含有硝酸铵的硫酸铵产品。 本工艺也可用于焦炉烟道气以及其他类似装置烟道气脱硫脱硝,如锅炉烟道气、电厂烟道气的脱硫脱硝。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7-01-03 10:12:44 阅读(3612)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焦化技术]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整体技术与工艺技术

针对焦炉烟道气温度低、组分复杂、波动频繁及焦炉生产要求,本技术与工艺路线为“高效低温降半干法脱硫+颗粒物回收+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 半干法脱硫采用Na2CO3或Ca(OH)2饱和溶液与烟气中的SO2进行反应,生成对应的硫酸盐,实现SO2脱除;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以NH3 为还原剂,在SCR低温催化剂作用下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N2和H2O,实现NOX脱除,并控制NH3的逃逸率。 焦炉烟气净化后SO2<20mg/Nm3,NOX<100mg/Nm3,粉尘<8mg/Nm3,NH3<10 mg/Nm3。 焦炉烟道气温度低,烟气中的SO2、H2S、焦油等组分对SCR脱硝催化剂及脱硝效果有巨大的潜在威胁。本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半干法脱硫+布袋除尘+低温SCR脱硝的工艺路线,针对性地解决了低温条件下脱硫与脱硝的协同问题。 旋转喷雾干燥半干法脱硫效率高,温降低,产生的脱硫粉末挂附在除尘布袋外表面,起到预喷涂作用,可有效吸附烟气中的焦油、盐类物质,为后续脱硝创造良好条件。SCR催化剂在此条件下高效低温脱硝,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7-01-03 10:12:25 阅读(3397)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钒钛资源冶金过程有价组元强化迁移规律及分离理论

项目摘要:针对我国钒钛资源提取冶金过程的反应体系,围绕钒钛资源有价组元强化迁移及分离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提高钒钛等有价组元回收率为目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钒钛资源有价组元强化迁移规律及分离理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主要包括:(1)钒钛资源冶金过程基础数据库及相关计算物理化学模型的建立;(2)多相反应中有价组元的相结构变化规律;(3)高温溶胶生成、演变的物理化学规律及在冶金过程中的作用;(4)钒钛等组元相际迁移的动力学规律及其影响因素;(5)外场对钒钛等组元迁移及分离的强化与协同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构建钒钛资源冶金过程有价组元强化迁移规律及有效分离理论体系,提出旨在提高钒钛资源利用率的新工艺和新方法,为我国钒钛资源高效利用与安全保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6-12-30 03:48:44 阅读(3053) 评论(0)

第59页/共80页 首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