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791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技术;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商用车轻量化厢梁结构用高强度热连轧板带性能提升及应用技术创新

针对商用车轻量化厢梁结构用高Ti复合微合金化热连轧铁素体基板带超高强度化、超轻量化、性能波动大、大梁断裂率高等关键难题开展攻关,突破了MC纳米析出大沉淀强化、性能一致性控制、提升使用性能的成形加工、多材集成应用的超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热连轧高强钢系列产品性能提升和规模化应用。 本项目共授权专利1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36篇,形成企业技术秘密4项。项目开发的厢梁结构用高强钢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重汽、三一重工、中集华骏、东莞中集、河南骏通、新宏昌重工、成都大运、山东华泰、驰田汽车、南方迪马、中集陕汽、重汽绵专、重庆望江、重汽华威等国内重要商用车生产企业的厢板、底板、纵梁、横梁、边梁、大撑及立柱等关键部件制造。其中,大沉淀强化LG850XT、LG900FD全球首发并应用,AG700L产品获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杯特优产品(2019年1月-2021年12月),AG700BL(2020年1月-2022年12月)和LG700L(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产品获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杯优质产品,多次荣获三一重工、中集华骏、新宏昌重工等用户的优质供应商称号。近三年,项目累计生产厢梁结构用高强钢产品202.8万吨,新增产值13.4亿元,新增利税6.0亿元。
作者:cisricao 发表时间: 2021-01-08 05:02:55 阅读(1873)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建筑用高强度耐腐蚀及耐火钢筋系列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

本项目属于冶金材料及生产工艺开发领域,主要涉及高强度耐腐蚀钢筋、耐火抗震钢筋品种及生产工艺开发,以解决我国建筑钢筋品种单一,耐蚀性能及耐火性能等功能性钢筋匮乏的问题。本项目充分发挥Cu、Ni、Cr等合金元素抗腐蚀和提高强度的能力,通过成分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Mn、Nb、V、Ti等昂贵合金元素用量,开发出含铜系、含镍铬系以及含铜镍铬系耐腐蚀钢筋品种。同时,系统研究了炼钢、连铸、轧钢及控冷工艺对钢筋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指标的影响,建立了低成本生产耐蚀钢筋全流程工艺制度,生产出合格的400MPa、500Mpa、600MPa级别高强度耐腐蚀钢筋。 针对传统硅锰系钢筋不能满足高温强度这一缺陷,提出了开发耐火钢筋生产技术,对Mo、Cr、Nb、V、Ti等元素对耐火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成分优化提出其他元素与Mo元素合理匹配关系,节约了昂贵的Mo合金元素,在国内首次生产出合格的300MPa、400MPa、500MPa级别含钼系耐火钢筋,含镍铬钒钼系、含镍铬钒铌钼系耐腐蚀耐火钢筋产品。 基于海砂矿、低品质红土镍矿、铜渣难以单独利用且价格低廉的特性,提出海砂矿-低品质红土镍矿-铜渣配矿冶炼生产含Cu、Ni、Cr、V、Ti低合金铁水生产耐腐蚀钢筋工艺路线,结合炼钢环节的微合金化技术,大幅减少炼钢环节贵重合金的添加量,进一步降低高强度耐腐蚀钢筋的生产成本。此外,提出了海砂矿-低品质红土镍矿配矿冶炼生产含Ni、Cr、V、Ti低合金铁水及耐火抗震钢筋工艺路线,降低了耐火抗震钢筋生产成本。 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一条配矿冶炼-炼钢-连铸-轧钢完整的低成本生产高强度耐腐蚀钢筋、耐火钢筋工艺路线。 本项目的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了海砂矿、低品质红土镍矿、铜渣中的Cu、Ni、Cr、V、Ti等有价元素生产合金铁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建立了含铜磷系耐大气腐蚀钢筋、含镍铬系耐氯离子腐蚀钢筋、含铜镍铬系耐大气及氯离子腐蚀钢筋,含钼系耐火钢筋、含镍铬钒钼系及含镍铬钒铌钼系耐腐蚀耐火钢筋生产体系。 (3)构建了完整的耐腐蚀钢筋及耐火钢筋从原料-产品-标准的技术集成体系,填补了我国耐腐蚀钢筋和耐火钢筋产品和标准空白。 本技术已在盐城市联鑫钢铁、广西盛隆冶金和阳春新钢铁进行生产应用,耐腐蚀钢筋总产量130余万吨,耐火钢筋总产量33余万吨,新增利税8亿元。
作者:xuzizzz 发表时间: 2021-01-06 12:48:09 阅读(2203)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超低同板差控制技术

为提高首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同板差控制水平,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及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联合研发团队,进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超低同板差控制技术”项目攻关,在硅钢热轧工序重点开展了热轧工序断面轮廓控制成套工艺装备开发、“凸度-平坦度-楔形”协同优化控制技术,突破传统的控制边降和磨损技术手段,实现良好断面轮廓与小凸度的热轧产品;在冷轧工序重点开展了多辊轧机高精度同板差协同控制技术、UCMW酸轧机组高精度边降控制技术。 通过上述技术攻关及应用,热轧工序高牌号无取向硅钢C25命中率控制精度由26%提升到90.2%,在此热轧工序C25提高基础之上,下游硅钢成品指标显著提升,部分高端产品如无人机等指标达到新日铁3μm以内的同等控制水平。项目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国有企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高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为国家机电产业与能源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3.5262亿元。
作者:潘明铭 发表时间: 2021-01-06 11:14:25 阅读(2162)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京唐低碳清洁高效炼铁工艺和技术集成

首钢从资源、环境、技术和经济多方面综合衡量,将炼铁工艺流程配置创新升级为“3座5500m3高炉+3台504m2带式焙烧机+2台500m2烧结机”(简称“3+3+2”),传统三元炉料结构调整为“熔剂性球团矿+酸性球团矿+高碱度烧结矿+块矿”四元炉料结构,是一项可填补国内空白兼具行业特色示范性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钢铁流程绿色化关键技术中的重大突破性技术之一。 该项目创新点有: 创新点一: 从低碳清洁和经济性出发,创新配置了“3座5500m3高炉+3台504m2带焙机+2台500m2烧结机”(简称“3+3+2”)的炼铁工艺流程,通过球团矿质量和综合炉料冶金性能的融合研究,确定了“35%碱性球+20%酸性球+40%烧结矿+5%块矿”的差异化炉料结构,填补了国内行业的空白。 创新点二: 研究了不同炉料及装料顺序对炉料分布和透气性、膨胀性能的影响,提出并设计了适用于高比例球团冶炼的并罐布料装置、炉身角度及合适的高径比,有效解决高比例球团冶炼时布料偏析、炉料膨胀影响等难题,为超大型高炉高比例球团稳定冶炼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点三: 提出了与高比例球团冶炼相匹配的煤气控制技术,形成了以压差为目标、以炉腹煤气指数为纽带、以高富氧高顶压高风温鼓风加湿为路径的超大型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体系,实现了低碳高效稳定运行。 创新点四: 开发了原料工序通过单拱全球最大跨度的料场封闭技术、高炉炉顶煤气全量回收系统、烧结烟气循环工艺,烧结球团工序实施半干法+SCR脱硫脱硝技术,实现了京唐铁前工序的清洁生产,CO2排放降低10%,SO2、NOx等污染物排放降低15%以上。 项目共取得专利9项、论文4篇。 自2019年6月全面实施50%以上高球团比例的冶炼,实现了3座5500m3高炉50%球团比例的高效稳定运行,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3t/(m3•d)以上,月均日产量最高达到39000t,其中3高炉连续五个月平均日产12820t,平均渣比降低到213kg/THM,平均燃料比达到468kg/THM。最高月均日产量达到13198t,最低月均燃料比463kg/t、最低月均渣比206kg/t。工序能耗最低实现了440kgce,较基准期降低了20 kgce/t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经济效益约1.5亿元。CO2减排10% ;颗粒物、SO2和NOx污染物减排24%,CO减排33%;高炉渣减排30%。
作者:zyfan2004@126.com 发表时间: 2021-01-06 11:12:41 阅读(2008)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超薄镀锡板超薄镀层高效绿色制造技术与应用

随着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国家提出了适度包装,用材节约的新要求。镀锡板作为主要的金属包装材料,占金属包装成本的60~80%。因此,镀锡板厚度与锡层减薄对于包装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实现镀锡板产品厚度和镀层减薄,本项目研究了超薄镀锡板冶炼、连铸、酸连轧、连退在线二次冷轧及超薄镀层电镀等关键工艺控制技术,攻克了镀锡板连铸高拉速、超薄带酸连轧高速卷取穿带、连退在线二次冷轧、超薄镀层耐蚀性等诸多难题,最终在首钢京唐公司实现了超薄厚度,超薄镀层镀锡板产品高效生产,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有: (1)研发出超薄镀锡板洁净钢冶炼及高效连铸技术,提出钢包渣改质、中包气幕、新型浸入式水口的新方法,降低结晶器液位波动,实现夹杂物尺寸显著降低,中包平均T.O含量≤11.7 ppm,连铸拉速1.7 m/min的国际领先指标; (2)开发出超薄镀锡板酸连轧高速稳定穿带及高精度板形控制技术,解决了超薄带高速卷取穿带及板形控制难题,实现酸连轧0.12 mm超薄带稳定、批量生产的国际领先指标,板形质量显著提高(2~4 IU); (3)开发出连退在线二次冷轧高效稳定生产技术,解决了连退在线二次冷轧稳定性和炉区高速通板难题,实现DR材在线批量稳定生产,“连退+二次冷轧”生产周期大幅度降低至0.6 h; (4)发明了超薄镀层无铬钝化装备及电镀成套技术,阐明了传统助熔剂对超薄镀层均匀性的影响规律,解决了超薄镀层过合金化和耐蚀性难题,镀锡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最薄镀锡量降到0.5 g/m2(镀层厚约0.07 μm)。 该项目近三年累计实现镀锡板供货140余万吨,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对降低金属包装材料消耗,实现绿色化、高效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作者:fangyuan0905 发表时间: 2021-01-06 11:11:09 阅读(1732)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冷轧不锈钢带轧退洗一体化柔性生产 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针对目前冷轧不锈钢带生产周期长、成材率低、成本高、0.4mm以下薄规格需要二次轧程、3.0mm厚以上规格难以生产、生产过程废酸处理难等问题,项目单位开发了轧退洗一体化柔性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了多品种多规格冷轧不锈钢带柔性生产模式,实现一条联合作业线可以自由切换生产NO.1、2E、2B、2D等不同表面等级、0.8-6.0mm厚度、200系和300系的冷轧不锈钢带。开发出可用于黑、白皮兼用的涡轮蜗杆型侧支撑的18辊轧机,使得黑皮卷压下率由45%提高到50%,白皮卷压下率由55%提高到60%。首次开发应用激光切割和偏角焊缝形式的激光焊接技术,确保厚规格(最大厚度8.0mm)焊缝可全压下轧制,使综合成材率提高、研发出从不锈钢废混酸中提取碳酸镍的技术,通过两次中和反应,在废混酸中高效率地提取镍、提取出的镍原料又能用低成本地制取镍铁合金,解决了废酸中镍资源利用的难题。
作者:bbwxcl 发表时间: 2020-12-31 04:32:39 阅读(1610)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乘用车白车身轻量化技术创新与集成

乘用车白车身轻量化技术创新与集成是将本钢集团全球首发的2GPa 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应用到白车身上,应用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实现了车身轻量化和高强度,是车身轻量化三种途径结合的典型应用,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试验评价研究、连接技术的试验创新和应用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对车身进行结构性能研究是完全符合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路线。 对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的性能进行评价,除物理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成形极限外,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进行了高速拉伸性能,可涂装性能、抗氧化性以及可焊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项目从2013 年以来,历时7 年时间,通过系统化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涉及汽车板选材方法、热冲压成形用钢材、热冲压成形工艺及热冲压成形构件、焊接及疲劳试验方法等内容。 项目创新性完成了汽车用钢胶粘性能评估方法和技术规范。采用虚拟分析与实际试验相结合进行汽车用胶粘性能分析,有效评估了钢板厚度、胶层厚度和载荷对单搭接接头旋转角度和内部应力场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际试验验证,虚拟仿真分析的胶粘性能与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并发现了单搭接接头的旋转角度与钢板厚度之间的关系。 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为本钢特色产品,项目针对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的轻量化车身结构性能目标问题,进行了热冲压CAE 分析及车身零部件的结构仿真分析,包括刚度、模态及碰撞等的闭环设计分析,实现车身轻量化。系统的进行了车身及零部件的结构仿真分析,能够在车身及零部件设计上达到轻量化目的。由于这些研究的开展,成功带动并推进了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在民族企业的新车型的应用。主要用户已覆盖国内各大主机厂和热成形零部件供应商。热成形钢系列化产品全部新增产量及技术支持提升汽车用钢产品在新车型上的占有率产量,新增产值1.84 亿元,新增利税1156.847 万元。 项目已授权专利10 项,其中发明专利4 项,发表论文35 篇,著作1 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 项,形成企业标准7 项。
作者:bgjt 发表时间: 2020-12-29 04:56:55 阅读(1812)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汽车用热镀锌双相钢系列化产 品研发及生产技术集成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提高汽车用钢强度成为提高汽车碰撞性能并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减轻汽车自重引发了对高强钢开发的热潮,如今先进高强度钢板已形成不同强度级别的品种系列,主要包括双相钢(DP)、复相钢(CP)、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和热冲压成形钢。双相钢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马氏体为强化相,具有低屈强比,高的初始加工硬化速率,铁素体为软化相,具有良好的塑性,细小的铁素体组织与弥散分布的马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性的匹配,目前双相钢已经成为汽车用高强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汽车车身耐锈蚀穿孔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汽车行业对汽车轻量化愈加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汽车用高强钢板采用热镀锌高强钢板,以增强车体耐腐蚀性能,热镀锌双相钢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极好的前景,良好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和服役周期长等性能,使之成为新一代汽车用钢的主要材料。 本钢具有丰富的汽车板生产经验,已成功生产热镀锌 DP450、热镀锌 DP500、热镀锌 DP590、热镀锌 DP690、热镀锌 DP780 等不同强度级别的系列化高强度热镀锌产品,本钢的汽车用钢得到国内外共二十余家汽车生产厂的广泛应用和好评。 800MPa 级以下热镀锌双相钢产品由技术研究院自主开发,基于本钢三冷轧的设备特点,综合运用经典的材料学和热处理等知识,通过 Nb 微合金元素析出规律的有效控制,开发出低成本的 800MPa 级以下热镀锌双相钢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以此为蓝本,本钢技术研究院结合百年本钢的技术积累以及装备特点,对全工序进行全新优化,充分利用独有的有氧化装备优势,有效解决了热镀锌表面质量问题,并针对 1.8mm~2.5mm 厚度规格的热镀锌产品,制定了特有的预氧化工艺,解决了厚度规格产品表面控制困难的共性问题,实现了工业化批量稳定的生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以及用户的好评。 本钢自 2016 年开始批量生产高强热镀锌双相钢系列化产品,2020 年累计销量 3.9 万吨,新增产值 2.5 亿元。项目研发和生产期间,共申报专利 6 项,授权专利 2 项,公开 4 项,申请国际专利公开 4 个国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10 篇,形成生产控制技术秘密 12 项,制定企业技术标准 2 项。
作者:bgjt 发表时间: 2020-12-29 04:56:29 阅读(1642)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超宽幅冷轧板生产稳定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一、背景介绍 本钢冷轧具有国内最宽2150mm冷轧产品的生产供货能力,可为下游用户端的物料供应和降低加工成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钢急需研发超宽幅产品生产技术。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项目属于钢铁材料及加工制造工艺领域。 本项目的创新点和总体思路: 1.建立通卷板型预控系统模型。建立轧制力预控模型;变规格期间头尾板型不良控制方法及润滑系统分配控制模型;形成超宽规格产品稳定轧制控制技术集成,实现对超宽规格板型目标为5I(最大10I)的自动控制技术。 2.创新研发了超宽幅产品连退机组炉内冷瓢曲的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全厚度规格超宽幅产品退火炉内张力模型;建立热平衡模型实现动态控制炉辊热凸度;研究材料屈服强度对带钢冷瓢曲的影响,优化极限规格退火工艺。超宽幅产品在连退机组合格率达到90%。 3.通过超宽幅产品表面清洁性过程控制创新,建立连退清洗段刷辊保护及清洗液稳定控制程序,实现反射率92%以上;建立带钢表面粗糙度衰减模型,实现宽幅产品粗糙度和表面均匀。 4.实现了桶料生产方法创新,采用窄规格桶料倍尺高效生产模式,形成超宽幅产品轧机各架AGC控制模型和升降速过程中的乳化液喷洒控制模型,确保桶料厚度高精度目标控制。 5.从超宽幅产品全流程生产过程控制难度攻关,解决超宽幅产品对炼钢、热轧和冷轧工序的生产难点,形成超宽幅产品表面质量和性能均匀性控制技术诀窍。 三、国内外同类技术指标对比 1.本钢生产的超宽幅冷轧板的合格率达到行业领先,且2050-2150mm宽度产品属于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本钢生产的超宽幅冷轧板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达到行业同类产品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本钢生产以超宽幅产品为牵引,倍尺生产桶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序成本,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并持续增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知识产权 该项目形成独立知识产权,授权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8篇,企业技术秘密17项。 五、作用意义 项目创新成果2016-2020年在本钢应用期间,累计生产高品质汽车板15.21万吨,剖分桶料27.75万吨,填补国内2050mm以上产品生产空白,创经济效益14942.6万元。实现了部分汽车激光拼焊替代;剖分桶料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
作者:bgjt 发表时间: 2020-12-29 04:56:16 阅读(1624) 评论(0)

10:[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碲冶金技术及其在特殊钢行业的产业化应用

本项目得到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2018YFB0704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4195、52074179)、安徽省(18030901086)、广东省(200720154531804)两项省级重点研发专项的资助,并与国内15家钢铁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碲是元素周期表中52号元素, 国外约85%碲消耗于冶金工业,美国甚至达到90%。中国则90%以上碲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冶金行业鲜有应用及报道。2013年开始,上海大学付建勋教授开始了碲冶金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先后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9人,获得诸多学术成果,碲冶金相关SCI论文占同领域论文的70%,碲冶金专利占国内专利的78.5%,逐步形成了碲冶金理论与技术的积累,并致力推动碲冶金技术在我国高品质特殊钢领域的产业应用,以赶超同领域世界先进水平。目前碲冶金技术已在易切削钢、非调质钢、齿轮钢、不锈钢领域的十五个厂家产业化应用,新增产值9.40亿元,新增利润1.33亿元;在磨具钢、超易切削钢方面已签署合作协议,正在进行产业化前中试。合作企业正在申报含碲特殊钢的行业(团体)标准。
作者:ustbxxy 发表时间: 2020-12-28 04:29:27 阅读(1619) 评论(0)

第20页/共80页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