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25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强度;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铁精矿粉一步法低温全氢还原制备超细纯铁粉技术与装备研发

超细纯铁粉一般指平均粒度不大于20μm的细铁粉,与普通铁粉相比,由于其粒度小,比表面积大和活性高,以及特殊的电、磁、光、催化、吸附和化学反应性等性能,其广泛应用于在汽车工业、家电工业、超硬材料、电磁、生物、医学、光学、化工、环保等诸多领域。随着粉末冶金制品向着高致密度,高强度,形状复杂等方向的发展,超细纯铁粉的用量越来越大。近年来,3D打印技术、超硬材料的蓬勃发展,使得超细纯铁粉的市场进一步扩大。 目前超细纯铁粉的产能有2万多吨,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量预计可达每年10万吨。超细金属粉末由于其特殊的性能,从而具有比普通金属粉末更高的附加值。如何提供一种环保、安全、低碳、高效、低成本的超细纯铁粉制备方法和装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超细金属粉末的市场前景和现有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优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优钛实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全新超细纯铁粉制备技术与装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10-12 10:14:20 阅读(1526)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科技新进展:2.2GPa级超高强度不锈钢

超高强度、高韧性、抗腐蚀损伤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超高强度不锈钢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对装备的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的服役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样对具有更高强度和耐海洋腐蚀性能的合金钢的需求日益增长。 钢铁研究总院在2000年前后开始第三代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研发,于2010年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种USS122G钢,综合性能优于国外的同等材料FerriumS53钢,与国外材料不同,我国的USS122G钢是采用了金属间化合物+碳化物复合强化手段来设计的合金,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与此同时,我国在超高强度不锈钢的技术发展已经实现了与国外并跑。 2012年前后,钢铁研究总院开始研制第四代超高强度不锈钢,目标强度达到2.2GPa,经过近10年的技术攻关,通过在合金设计、组织制备、热处理工艺等方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维复合强韧化理论,成功攻克了多维强韧化耦合协同、多维精细组织调控及控制等重大科学难题,在国际上率先掌握了第四代超高强度不锈钢核心技术,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开发出2.2GPa级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国家。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9-20 05:21:20 阅读(1357)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基于风量优化和返矿分流工艺的高效烧结关键技术

这些年,在烧结工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进一步提产的空间不大。如果烧结面积和风机大小不变,则提高烧结效率即提产的关键在于提高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和优化料层的风量分布。对于料层透气性,提出了返矿分流工艺来进一步提高料层透气性。传统上烧结返矿均经过配料室、一混和二混的工艺流程。21世纪初,针对矿粉资源粒度的细化,日本东北大学葛西荣辉提出了镶嵌烧结的概念,以此提高料层的透气性,但是由于镶嵌物质强度等原因,该理念一直未能工业化。2008年后日本住友(现属于新日铁)开始逐步实施了返矿镶嵌工艺。项目组对该工艺跟踪和调研后,认为其在两方面可进一步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烧结效率和改善质量,一是其返矿镶嵌的粒度不易控制,二是镶嵌的返矿粒级偏细。 对于烧结风量分布,除了长期存在的烧结机漏风高的问题,前人对于烧结机长度方向,即前、中、后区域的适宜风量分布未有充分研究,关于烧结机宽度方向风量不匹配问题的研究也较少。烧结靠燃料与风的反应来进行,如何通过强化措施优化风量分布,对于烧结提产降耗有重要意义。 基于中天钢铁烧结自身,提高烧结矿产量、减少外购球团矿配比,从而降低高炉炉料成本一直是近几年工作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项目组围绕烧结返矿分流和风量优化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在攻关前,北区180m2烧结的上料量(不含内返矿)在280t/h水平,折算系数在1.55水平,期望通过技术攻关,上料量能在325t/h,折算系数能提到1.8水平,提产15%以上;预计北区180m2双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烧结矿年增产57万吨,替代外购高价球团矿的效益显著。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9-20 05:20:10 阅读(777)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板带材多功能高精度热处理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

为了促进制造业高端钢铁材料升级迭代,引领我国制造行业“高性能、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巨大改革和突破,实现国产化超高强度钢产品替代进口,打破欧洲垄断地位,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钢邯钢与东北大学、终端客户以产学研用合作的方式,开展“板带材多功能高精度热处理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项目的研究实施:1)研发板带材冷却路径可控的控温淬火、约束淬火工艺,实现热处理可视化、交互性顺序及板区域位置坐标控制,温度精度±4.5℃,时间同步精度±0.01秒,达到国际同类设备领先水平。2)国际上首次实现“烧嘴明火+热风循环”强制对流循环混合回火加热技术,建成国内首套高精度热风循环式回火炉,在钢板上下表面形成对称的有序流场,强化传热效率、传热精度,实现大温度跨度回火热处理精度为±3℃,能耗排放降低15%,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制造。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22-09-02 02:40:54 阅读(784)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烧结返矿冷压球团技术及其实践

钢铁企业副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成分杂、处理难,对环境影响十分突出。返矿是钢铁工业中一种典型的副产品,是烧结作业中无法避免的产物,粒度一般在5mm以下,块矿少粉矿多。目前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是将返矿返回烧结配料,生产实践中有30%~45%返矿会进入烧结系统循环再烧。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能源,返矿量过多会影响烧结过程控制,烧结矿强度差,造成烧结生产恶性循环,炼铁成本上升[6]。因此,回收和利用好烧结返矿对钢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释放炼铁原料供给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冷压球团因其制备工艺无高温处理过程、能显著减少能耗和降低污染、可吸纳部分冶金固废、充分利用二次含铁原料,同时具有流程简单和投资少等优点,成为冶金固废处理和新型炉料制备的关注热点[7]。基于此,将返矿高效利用、固废协同运用与冷压球团有效衔接,形成与高炉运用相适配的返矿冷压球团技术,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则是推动钢铁企业降碳增效的重要路径.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20 03:48:15 阅读(886)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断面连铸坯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关键技术 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重载铁路采用世界最大的75kg/m钢轨,最长定尺长度为75m。线路应用表明,钢轨的焊接接头伤损和疲劳伤损是制约重载钢轨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100m长定尺,钢轨焊接接头数量较75m钢轨显著降低,可以从本质上减少焊接接头伤损。同时,采用大断面连铸坯大压缩比轧制可以提高钢轨致密度,从而提高钢轨的强韧综合性能指标。当前国内主要钢轨生产企业均采用280mm×380mm断面生产重载钢轨,本项目立足钢轨长尺化和性能提升两方面,开展了大断面连铸坯生产100m长尺75kg/m重载钢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实现大断面连铸坯高质量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主要面临以下技术难题。 1、无成熟的重载轨连铸大断面设计经验可供借鉴。国内某厂此前开展过大断面连铸重轨钢的研究,由于大断面连铸坯和钢轨质量难以控制,大断面连铸坯生产重载钢轨难度大而未开展工业化批量生产。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设计适合百米长尺重载钢轨稳定生产的大断面连铸坯。 2、大断面连铸坯质量控制难度高。连铸断面越大,高碳、高硅、高锰含量的钢轨钢越容易产生中心偏析、疏松和缩孔等缺陷,最终导致钢轨轨腰缺陷严重。连铸坯断面越大,凝固过程铸坯角部传热控制难度越大,容易产生角部裂纹、凸包等缺陷,轧制钢轨若形成封闭缺陷则难以检查发现,严重影响钢轨服役性能。 3、大断面连铸坯生产百米长尺重载钢轨高效高精度轧制难度大。随着轧制压缩比增加,轧制过程钢轨头部开裂的风险增大;铸坯单重及材质强度的提升导致钢轨通长规格尺寸波动大,表面缺陷增加,特别是轧疤缺陷控制难度更大。 因此,采用大断面连铸坯轧制大断面长尺钢轨已成为我国重载铁路钢轨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20 10:40:55 阅读(732)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线能量焊接桥隧用钢开发及重大工程应用

为大幅度提高焊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大线能量高效焊接技术在现代钢结构制造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热影响区组织急剧恶化,强度和韧性下降,并且随着钢板强度的提高,焊接裂纹敏感性增加,给大型钢结构的安全带来危害。开发适于大线能量焊接,同时具有高强度、低焊接裂纹敏感性的钢材是国内外钢铁研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船舶、海工、原油储罐等立式结构多采用EGW气电立焊大线能量焊接方式,而桥梁隧道等平面结构焊接中气电立焊并不适用,一般采用常规多道次焊接工艺,严重制约施工进度。针对平面结构,工程上采用FCB焊接技术,可一道次成型,使施工效率成数十倍提高。但FCB焊接过程中上下表面同时被焊剂覆盖,导热性能极差,又缺少气电立焊采用的强制水冷,导致焊后冷却速度更为缓慢,热影响区的组织粗化、脆化问题更为严重,这对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性能要求更为苛刻。特别在重大工程的大规模应用中,对钢板大线能量焊接性能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这又对高效批量化稳定生产提出特殊要求。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等单位针对上述背景和问题,联合开展了大线能量焊接桥隧用钢开发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研发工作,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8-02 01:38:42 阅读(763)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新进展:全系列建筑结构用高性能钢板研发及重大工程应用

我国钢结构建筑日益向大型化、高层化、装配化、高效化的趋势发展,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抗震性、强韧性、耐火耐候性等功能多样化的服役要求。为此,必须解决以下主要技术问题: 问题1:为保证建筑钢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对钢材提出的关键技术指标要求是较低屈强比(≤0.83)、更高抗层状撕裂性能(Z35)、窄屈服强度波动(≤110MPa),以及具有明显的屈服平台。对于420MPa以上大厚度高强韧建筑钢,依靠原有技术难以稳定控制显微组织中软硬相比例,无法实现特厚钢板心部晶粒细化。 问题2:为解决结构耗能、消能、减震设计需求,对制作钢结构“减震器”的软钢,提出了极低屈服强度等级(100MPa)、低屈强比(≤0.6)与小波动范围(±20MPa)、极高断后伸长率(≥50%)等技术要求,需要创新设计低屈服强度软钢成分体系,突破轧制和热处理精准化工艺技术。 问题3:为提高建筑钢结构综合抗灾能力(火灾和腐蚀),要求开发适应不同防火等级的耐火耐候钢,特别是在600℃高温并保持3小时的条件下,690MPa的屈服强度不低于室温目标值的2/3(≥460MPa),需要探明抗震、耐火耐候组织与性能耦合机制,系统开展耐火极限等服役性能评价。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7-18 03:26:22 阅读(656) 评论(0)

9:[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大型高炉出铁场高效、环保耐材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

在高炉冶炼进程中,炉前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连续不断地将高炉内生成的渣铁从铁口排出,在主沟内渣铁分离后,高炉渣经渣沟进入渣处理系统,铁水流经铁沟和摆动溜槽进入鱼雷罐车运输至下道工序,保证高炉生产正常进行。炉前作业的主要场所为高炉出铁场,是除高炉本体之外最重要的高温区域,由出铁场平台、出铁口、主沟和渣铁沟、残铁沟、摆动溜槽和炉前除尘系统组成。宝钢高炉设有4个铁口分布在2个对称的矩形出铁场。出铁场由多种耐火材料组成,耐火材料性能决定了高炉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 目前具有近40年大型高炉操作经验、拥有9座4000m3以上大型高炉、大型高炉铁水年产能超过3300万吨的宝钢股份,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及应用改进,出铁场耐火材料应用消耗水平总体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但是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影响了出铁场耐材整体应用水平,给现场生产与环保造成了不少困难与安全隐患。 针对特大型高炉出铁场在出铁口和沟系统应用中存在主沟接头易钻渣渗铁、沟料施工烘烤时间长、采用沥青结合的出铁场耐材使用过程中产生可视环境污染、铁口区煤气火治理效果不佳影响铁口永久砖保护砖结构稳定、泥套损坏过快等技术难点,从现状问题着手,进行了损坏机理研究,产生改进方向,并试验出配套施工工艺,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后,以工业试验应用的方式验证、优化,取得显著的效果后,固化技术成果,形成大型高炉出铁场高效、环保耐材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主沟接头处钻渣渗铁等事故,改善炉前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20 02:16:18 阅读(660)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汽车用高性能复相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复相钢通常包含两类产品,其中冷轧复相钢主要用来制造对刚度、强度、耐撞性等要求极高的门槛、保险杠、座椅滑轨等安全结构件,热轧复相钢主要用来制造对成形及疲劳要求更高的控制臂、纵臂等底盘核心承重部件。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借助于热轧产品升级及冷轧高强产线能力提升,积累了一定的复相钢生产开发经验,但国内外复相钢还存在一些难题尚未有效解决,主要包括: 1、传统热轧复相钢采用微合金成分体系设计,通过卷取温度控制相变,从而获得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复相组织。但是扩孔率与伸长率具有负相关性,同时满足高扩孔性(≥40%)、高拉延性(≥12%)要求存在技术矛盾,如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某复杂成形零部件时因伸长率低和扩孔性能不足造成的冲压开裂率高达4%。且在传统控制冷却思路下,相同终轧/卷取温度而不同冷却路径时组织差异较大,导致扩孔率及伸长率波动大。 2、传统冷轧复相钢采用“高碳成分+高温退火”获得少量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少量残余奥复相组织。但高温加热及快速冷却容易造成温度不稳定,从而造成材料性能的波动。且高碳复相钢存在带状组织,对折弯要求较高的零件适用性一般,如某国际知名一级配套商用进口材加工某零件时折弯开裂率高达8%,难以满足门槛、滑轨等零件高折弯性能的成形需求。 3、超高强复相钢冷轧生产时变形抗力起点值高,极限厚宽规格轧制负荷极大,导致带钢板形问题突出。如国外某先进钢企极限厚宽规格热镀锌复相钢仅可实现平直度5mm/2000mm,因板形不良导致最终零件空间尺寸合格率仅有90%,严重影响了门槛等零件的装配精度及碰撞安全。 4、超高强度复相钢零件生产过程中翻边、扩孔等涉及边部成形工序较多,极易引发冲压边裂质量问题。因边部裂纹敏感性和零件冲压边裂的预测技术还不完善,缺乏边部裂纹敏感性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材料解决方案,典型零件冲压边部开裂率达到5%。目前国际上往往被迫采用改良模具或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加工成本显著提高。 首钢通过扩孔/拉延协同控制和材料局部成形的机理创新,提出组织调控新思路,实现复相钢综合力学性能提升;通过轧制工艺、退火工艺、板形控制工艺等创新,实现复相钢性能稳定性、极限规格产品板形质量的提升,在上述机理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高性能复相钢的稳定生产。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19 09:24:25 阅读(733) 评论(0)

第1页/共13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