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1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干法除尘;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典型冶金工业固废整体梯级绿色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针对固废资源再利用过程应“因材施法”,本项目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攻关,突破了传统的低效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利用方式,系统地提出了固废资源从源头利用的方法、针对一些特殊固废的利用开发了成套关键装备及技术平台,实现了上述固废整体绿色增值化利用。发泡陶瓷和微晶玻璃具有导热系数低、强度高、容重低、防火阻燃、生态环保等优点,且应用范围广、需求量大、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上述有价组元含量低难提取的矿冶固废具有较大的消纳能力。根据发泡陶瓷或微晶玻璃的组成特点,通过调整多种固废的组成及比例与目标产品相匹配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发泡陶瓷和微晶玻璃产品。而对于有价组元含量高且易实现有价组元提取分离的矿冶固废可根据其自身特性进行对有价组元有效回收及回收后产生的固废用于生产其他高附加值材料,较好地解决了矿冶固废整体化、高效化、绿色化利用难的问题。本项目针对含钛高炉渣、高硅铁尾矿、钢渣、赤泥等有价组元难有效回收的固废,采取了直接整体利用的思路用于制备发泡陶瓷和微晶玻璃;针对烧结机头灰、瓦斯灰、沉泥、二次锌渣、酸洗废液、炼钢干法除尘灰、轧钢铁磷、热镀锌渣等二次资源固废,采取了对其中的有害或有价元素进行提取或直接利用制备其它功能材料,经提取或功能化利用后产生的固体废可用作生产发泡陶瓷/微晶玻璃的原料。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2-21 11:02:31 阅读(676) 评论(0)

2:[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环保技术]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超低排放技术

本技术实现超低排放的核心设备为高效一体超净排放冷却器,主要由降温装置、雾化装置、导流装置、脱水装置等组成。降温装置快速降低煤气温度,使煤气达到饱和;雾化装置增强水汽与细颗粒的凝聚混合;导流装置使塔内形成均匀通道;脱水装置使煤气加速,在煤气高速旋转、剧烈混合的过程中,烟气携带的雾滴和粉尘被脱除。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7 10:35:25 阅读(1584) 评论(0)

3:[成果转化与推广--炼铁工艺与技术]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

技术特点:(1)首次采用完整的干法除尘工艺进行均压煤气回收。 解决了湿法除尘的诸多弊端,除尘效率高 相比湿法除尘,回收后进入净煤气管网的煤气含尘量大大降低。 首次实现煤气回收的煤气含尘量达到了进入净煤气管网的含尘标准 改变了传统的均压放散工艺,彻底解决了均压煤气的对空排放问题 (2)首次采用缓冲罐解决均压煤气回收对管网造成的压力波动问题,回收的煤气可以直接并入净煤气管网。 (3)采用专利产品(组合式干式除尘设备),通过顶进顶出的气体进出方式并集合重力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的优点,简化了第一代专利技术,除尘效率更高,占地更少,投资更低。使得本技术更好地得到推广 (4)首次通过理论分析解决均压煤气回收时间和缓冲罐大小的确定问题。 (5)消除煤气放散的噪音污染、减少粉尘排放。 (6)新建、改造均可实施,安全可靠。 (7)采用经济型均压煤气回收系统,投资更低,排放粉尘更少。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20-03-25 10:58:26 阅读(1685) 评论(0)

4:[成果转化与推广--转炉炼钢]炼钢转炉烟气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纯干法除尘(CG法)新工艺

转炉一次烟气是最具特殊性烟气,其本身存有三大资源:一是烟温高达800—1000℃;二是含CO高达70%以上;三是含氧化铁、氧化钙炉尘高达80—150g/m3。当这三大资源集于一体时,除尘就成为难题。因此,采用喷水降温、净化。目前国内外转炉烟气喷水除尘工艺有OG法LT法及少量半干法。经喷水除尘,转炉烟气三大资源效能则变得最小化:烟气热能不能回收、煤气变成含水煤气,热值降低、炉尘改变了氧化物特性,不能直接返回转炉利用。除尘同时,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并增加电耗。为使转炉烟气资源效能最大化,提升转炉烟气排放达标水平、提升转炉负能炼钢水平,研发不喷水的纯干法转炉一次烟气除尘工艺,并经工业试验验证,该新工艺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在实现烟气除尘净化排放达标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该新工艺适用于OG法改造、LT法改造、半干法工艺改造、适用于新建转炉。该新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的特点;具有自控水平高、减轻劳动强度等特点。
作者: 发表时间: 2016-07-05 01:27:47 阅读(3791)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环保技术]利用转炉干法除尘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山钢股份公司莱钢分公司技术中心开发的本项技术,利用转炉干法除尘系统,以焦化废水替代现在所用的新水对烟气进行雾化蒸发冷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新水,还可以利用烟气850 ℃~1000℃的热能,对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热分解,使两套系统相互利用各自的优势,干法除尘利用焦化废水中的水能源进行冷却,焦化废水利用转炉除尘烟气的热能源进行分解,达到完全处理焦化废水的目的又不影响干法除尘的效率。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5-12-16 04:53:40 阅读(3927) 评论(1)

6:[科技需求--冶金环保技术]2015年转炉除尘系统排放达标综合技术研讨会

中国金属学会定于2015年3月30日~4月1日在济南山东良友富临大酒店组织召开“2015年转炉除尘系统排放达标综合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优化工艺,节能降耗,促进转炉除尘达标排放。本次会议将围绕转炉除尘技术的发展状况、除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何进行除尘优化而实现排放协同达标,转炉干法除尘灰的回收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届时将邀请专家、典型企业进行详细阐述和经验分享。 为了提高会议交流与研讨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高研讨的质量,特此开展网上技术需求调查,请将您关注或感兴趣的技术问题告知我们,以便更好地满足您的工作、学习需要,谢谢支持! 中国金属学会 会务组 2014年3月5日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12-02 03:48:18 阅读(5555) 评论(0)

7:[科技需求--冶金环保技术]2015年转炉除尘系统排放达标综合技术研讨会

中国金属学会定于2015年3月30日~4月1日在济南山东良友富临大酒店组织召开“2015年转炉除尘系统排放达标综合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优化工艺,节能降耗,促进转炉除尘达标排放。本次会议将围绕转炉除尘技术的发展状况、除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何进行除尘优化而实现排放协同达标,转炉干法除尘灰的回收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届时将邀请专家、典型企业进行详细阐述和经验分享。 为了提高会议交流与研讨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高研讨的质量,特此开展网上技术需求调查,请将您关注或感兴趣的技术问题告知我们,以便更好地满足您的工作、学习需要,谢谢支持! 中国金属学会 会务组 2014年3月5日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12-02 03:48:05 阅读(5423)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环保技术]高炉煤气一塔式多级除氯工艺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高炉煤气一塔式多级除氯工艺满足了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发展所需,配套开发出的一塔式多级除氯设备实现了塔内三级功能,依次为喷水脱氯、喷碱液脱氯并调节pH值、以及脱水除氯。处理后,煤气中酸性易溶介质基本能有效脱除,减少了烟气排入到大气中的酸性介质,降低了对大气的破坏作用和对环境的污染;调节煤气管网中冷凝液的pH值,使其精准控制在7±0.5范围内,解决了管网及设备腐蚀问题;同时脱除处理过程中混入到煤气的大量机械水,使煤气中机械水含量小于3g/Nm3,保证高炉煤气燃烧品质。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5-01-15 02:57:07 阅读(2983)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烟气综合净化技术]高炉煤气一塔式多级除氯工艺及装备

近些年来,高炉煤气管网及设备腐蚀问题突出,经检测,主要是由煤气管道内冷凝液含氯离子等酸性介质偏高所导致。分析其原因,与入炉炉料相关,更与高炉煤气净化工艺相关。 高炉煤气一塔式多级除氯工艺及装备即是在保留干法除尘工艺多发电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并入管网的煤气进行除氯处理,从而减少煤气中Cl-的排放、并解决管网及设备的腐蚀问题,是对干法除尘工艺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该装置规模与处理煤气量密切相关,系统喷淋水大部分循环利用,少量排放至高炉冲渣水系统或进入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不产生二次污染。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5-01-04 10:05:25 阅读(3084) 评论(1)

10:[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烟气综合净化技术]300t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

转炉吹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由罩群补集后进入汽化冷却烟道,通过热交换作用将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使转炉煤气温度降低至800~1000℃后进入蒸发冷却器。在蒸发冷却器上部用多个喷嘴向烟气喷射雾状水滴,水滴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被蒸发,将烟气温度由800~1000℃冷却至200℃左右。蒸发冷却器采用的喷嘴为双层环缝结构,喷嘴的中心孔喷水,环缝喷射蒸汽以对水滴进行雾化。转炉煤气经蒸发冷却器冷却至200℃左右后进入静电除尘器。在常规冶炼条件下,采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可实现煤气回收量达到100Nm3/t钢,蒸汽回收量达到80kg/t钢;“全三脱”冶炼条件下煤气回收量达到85Nm3/t钢,蒸汽回收量达到110kg/t钢的效果。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4-10-10 08:15:08 阅读(2690) 评论(1)

第1页/共2页  1  2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