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175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国家;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高品质厚板关键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

中厚板产品广泛应用于油气输送、船舶海工、桥梁建设,压力容器、高强工程机械、建筑结构等行业领域,中厚板产品是国家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国防军工的重要支撑材料。而高品质厚板作为中厚板产品中的明珠,主要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的承压、承重等关键承力部件,如盾构机的刀盘、风电塔筒及门框、风电安装船的桩腿、高层建筑的箱柱底座等,高品质厚板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工程的建设,但长期以来,高品质厚板长期依赖进口,立项之初,其制造技术一直存在三个方面的技术瓶颈,具体如下: 1、连铸坯生产保探伤特厚钢板技术。因铸坯内部缺陷和特厚钢板的压缩比受限等原因,保证特厚钢板的探伤性能要求一直是行业难点,同时此类特厚钢板往往应用于关键的承力部件,如重型装备的盾构机采用180mm以上的特厚板,对其探伤性能要求满足国标Ⅰ级要求。传统采用模铸工艺生产特厚钢板,因其能耗高、效率低,已无法满足绿色高效的制造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低压缩比连铸坯生产保探伤特厚板技术,实现连铸坯生产180mm以上保探伤特厚板。 2、高强韧易焊接厚板制造技术。高强韧易焊接特厚板是决定焊接钢结构服役安全性的关键,如建筑用承力柱、桁架等部位要求100mm以上460MPa级厚板,为了保证钢板的强韧性匹配,传统采用正火工艺生产,因碳当量高,焊接过程中易产生裂纹,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隐患。而采用TMCP工艺生产大厚度高强度钢板时,虽然采用低碳当量可改进焊接性,但TMCP工艺生产大厚度钢板组织控制难度大,低温韧性稳定控制的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3、在线淬火生产高强韧厚板制造技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碳排放,同时提高产品竞争力,行业内普遍采用在线淬火工艺生产厚度≤50mm以下550MPa钢板,但海洋工程领域的风电安装船的桩腿等行业设计需求厚度≥60mm、强度≥690MPa高强韧厚板,随着世界能源结构调整和我国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但在线淬火工艺生产难以获得全厚度截面的马氏体组织,导致钢板韧性差一直是行业难题。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重大工程对高品质厚板需求,迫切需要突破高品质特厚板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18 04:03:43 阅读(724)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长流程钢厂固废全量利用及厂内协同处理关键技术 研发与应用

本项目对已实现综合利用的固废品类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冷轧硅钢产生的含铬废液、废乳化液、冶炼工序烟气净化产生的半干法脱硫灰、全厂废包装物等固废、危废。具体如下: (1)硅钢Cr6+废液自动还原难度大,Cr3+废液厂内全量稳定固化难度大。 (2)废乳化液有一定的杂质、流动性较差,属于低热值难燃油种;含油废液来源多、有一定的杂质、膏状废油脂降粘困难,处理难度较大。 (3)脱硫灰中CaSO3含量高、杂质品种多,脱硫灰返其他湿法脱硫系统利用存在杂质元素影响脱硫效率、利用过程引起吸收塔起泡等风险。 (4)废包装物返转炉利用存在爆响、钢水中硫超标等风险,同时利用过程可能影响烟气达标排放,存在安全、环保和质量风险。 (5)固废厂内协同处理量增加后,厂内固废的中转、仓储、加工、再利用等环节变多,特别是根据国家新固废法,危废从产生到利用的全过程要进行详细记录和精细管控,如计量偏差大于等于三吨,会有刑法违法风险,技术监管难度增大。 针对以上难题,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联合攻关。本项目的主要思路是先对已实现综合利用的固废品类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尚未实现稳定综合利用的固废品类,充分利用厂内冶金炉窑开展协同利用的技术研发,在不影响产品质量、不新增安全隐患、不发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发挥已配套环保设施的功能状态和治理效果,对工业试验过程开展针对性的环境监测和评估。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17 11:40:15 阅读(879)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无底层绿色环保涂层高磁感取向硅钢 的开发及规模化制造

取向硅钢被誉为钢铁中的“工艺品”,其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特殊钢的生产技术水平。传统取向硅钢工业生产中钢板经过H2-N2-H2O气氛中连续脱碳退火将基体中碳脱到0.003%以下,并在钢带表面形成合适氧化层,然后表面涂布MgO隔离剂,在高温退火过程中MgO与钢板表面氧化层发生固态扩散反应2MgO+SiO2→Mg2SiO4,形成Mg2SiO4玻璃膜底层。硅酸镁底层硬度高,导致传统取向硅钢的加工性能差,不管是规模化的轧制还是冲制,对工装和工具都消耗极大,严重影响了加工效率,增加了制造成本,且底层与基体的粗糙界面对磁畴移动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铁损降低。 研发无硅酸镁底层取向硅钢,可有效解决取向硅钢加工性能差的行业难题,无底层取向硅钢能直接用于轧制极薄规格取向硅钢(厚度≤0.12mm)。极薄规格取向硅钢是将传统的晶粒取向硅钢经过冷轧和退火而获得,主要用作高频变压器、大功率磁放大器、脉冲变压器、脉冲发电机、通讯的轭流圈、电感、储存和记忆元件,以及在振动和辐射条件下工作的变压器,在频率为400Hz~1000Hz范围显示出极低的铁损,被视为较高频率用的变压器铁芯材料,当前国内高端极薄取向硅钢带材仍以进口为主。采用无底层取向硅钢成品制作极薄规格取向硅钢减少去除硅酸镁底层工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5-06 09:25:34 阅读(671)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钢铁企业智能安防可视化管控平台开发与应用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1)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2)安全管理水平不高,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体系整体运行水平不高;3)对重大危险源防范不足,对重大危险源缺乏规范科学的辨识和登记建档,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不强并缺乏必要的演练。 建龙集团现有14家钢铁子公司,吉林建龙率先开展智能安防管理平台建设,为建龙集团整体安全体系智能化管理探索出一个创新管理模式,同时将带动各子公司开展智能安防管理工作。吉林建龙结合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谋划将安全生产体系智能化、智慧园区可视化、消防系统智能化融合为一体,搭建一个具有建龙特色的智能安防管理平台。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25 09:02:55 阅读(727)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转炉炼钢柔性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的方向,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政策的持续推进,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建设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 目前转炉炼钢智能制造在国内钢厂的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大型钢厂智能化建设较好,但是各中小型钢厂还是以满足生产基本要求为主,在炼钢生产各工序中,自动化尤其过程自动化的应用参差不齐,制约了炼钢生产制造由自动化网络化向智能化方向的升级。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智慧炼钢解决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构建“扁平化、集成化、高效化”的炼钢工序工业互联网,在各工序模型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控制系统“规范化、流程化、数据化”,解决炼钢生产过程各工序独立运行,生产过程数据却紧密关联的问题,为炼钢生产柔性管控奠定基础。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18 09:44:25 阅读(674)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轨道交通核心部件用钢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我国高铁装备制造用钢铁材料研发与应用,相比日、德、法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仍处于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过程中,迄今仍存在材料基础研究不足、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低等问题,成熟的国产化材料体系还未形成,中高速动车制动系统、牵引系统核心部件用钢铁材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技术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高铁冷成形弹簧钢要求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疲劳、超纯净,尤其对耐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弹簧钢能够满足热成形要求,却难以满足冷成形后的各项性能要求; 2、制动盘作为高铁摩擦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服役条件极其苛刻,国内缺少高铁制动盘用钢的产品,高铁制动盘用钢的高强韧性、耐高温、耐磨、抗疲劳、抗氧化性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等综合性能需要系统研究; 3、高铁用高温渗碳齿轮钢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随着渗碳温度的提高,奥氏体晶粒易发生长大,对强韧性、热处理变形、抗疲劳性能等产生不利影响; 4、高铁用钢合金体系复杂,含有Cr、Ni、Cu、Al、V、N、Nb等多种元素,钢种裂纹敏感性高,连铸过程中极易产生内外部质量问题; 5、高铁用钢铁材料性能的均一性要求高,成分均质性、碳极差等需要系统提升。 南钢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导向,于2018年获得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 “轨道交通装备用高性能齿轮渗碳钢”项目支持,2019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高铁刹车盘用钢”支持,2021年进入江苏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强链项目。南钢成立产学研用团队,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盛铁路车辆配件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所等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协同攻关,结合自身装备和技术优势,陆续开展纯净钢冶炼及夹杂物塑性化控制、钢的成分均质化控制、裂纹敏感钢种铸坯表面质量控制、渗碳奥氏体晶粒度控制等技术研究,明确了轨道交通用钢开发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用钢生产控制技术,相继完成了高铁弹簧用钢、制动盘用钢、轨道交通齿轮钢等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卡脖子”材料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18 09:44:12 阅读(676)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耐蚀耐磨不定形耐火材料及其高效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研究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致密耐火浇注料快速升温致爆裂机理的研究”、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耐火浇注料加热过程透气性与结构参数关系研究”、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耐火浇注料流变特性和动电特性研究”和“轻质耐火涂料流变性及其作业性关系研究”、河南省优秀创新性科技团队科研项目“耐火浇注料内部热应力的测量与研究”等5个国家和省部级资金的支持进行理论研究;针对特殊装置/部位用材料及其施工技术的研究又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攻关项目“湿式喷射施工优质高效耐火材料的研究开发”、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用耐磨耐火材料研制和应用”的资金支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6部队和和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合作开展“发射工位耐火防护层用新型耐火材料”和“预熔钢包、VOD钢包、中频感应炉用耐火材料研究和应用”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13 01:53:59 阅读(1569)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轨道交通核心部件用钢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我国高铁装备制造用钢铁材料研发与应用,相比日、德、法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仍处于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过程中,迄今仍存在材料基础研究不足、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低等问题,成熟的国产化材料体系还未形成,中高速动车制动系统、牵引系统核心部件用钢铁材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技术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高铁冷成形弹簧钢要求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疲劳、超纯净,尤其对耐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弹簧钢能够满足热成形要求,却难以满足冷成形后的各项性能要求; 2、制动盘作为高铁摩擦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服役条件极其苛刻,国内缺少高铁制动盘用钢的产品,高铁制动盘用钢的高强韧性、耐高温、耐磨、抗疲劳、抗氧化性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等综合性能需要系统研究; 3、高铁用高温渗碳齿轮钢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随着渗碳温度的提高,奥氏体晶粒易发生长大,对强韧性、热处理变形、抗疲劳性能等产生不利影响; 4、高铁用钢合金体系复杂,含有Cr、Ni、Cu、Al、V、N、Nb等多种元素,钢种裂纹敏感性高,连铸过程中极易产生内外部质量问题; 5、高铁用钢铁材料性能的均一性要求高,成分均质性、碳极差等需要系统提升。 南钢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导向,于2018年获得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 “轨道交通装备用高性能齿轮渗碳钢”项目支持,2019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高铁刹车盘用钢”支持,2021年进入江苏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强链项目。南钢成立产学研用团队,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中盛铁路车辆配件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所等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协同攻关,结合自身装备和技术优势,陆续开展纯净钢冶炼及夹杂物塑性化控制、钢的成分均质化控制、裂纹敏感钢种铸坯表面质量控制、渗碳奥氏体晶粒度控制等技术研究,明确了轨道交通用钢开发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用钢生产控制技术,相继完成了高铁弹簧用钢、制动盘用钢、轨道交通齿轮钢等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卡脖子”材料问题。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06 10:51:29 阅读(728) 评论(0)

9:[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钢铁流程分布式余热跨界利用关键技术 系集成开发与应用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双碳”日益重视,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正逐步向更加清洁的电力、燃气锅炉及工业余热替代方向迈进。抚顺新钢铁也正以“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智能制造的先行者、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建筑业综合服务平台的主导者”四大发展战略为企业使命,致力开发利用工业余热为居民供暖,既能解决政府关注的居民供暖环保问题,又能实现工业企业与供暖企业的联动,最终实现了产城融合的企业愿景。目前,钢铁余热利用以下技术难题: 1、余热形态、品质差异大,导致回收技术差异大。 2、钢铁企业生产特点是流程长,余热资源分散,集中回收利用难度大; 3、用户侧供暖参数的不同,导致供热系统热平衡、水平衡调节难度大; 4、钢厂生产波动导致供热系统热平衡、水平衡调节难度大。 针对钢铁这些存在的普遍问题,抚顺新钢铁开展了钢铁流程分布式余热跨界利用关键技术的系集成开发与应用,实现供暖面积2.27平方米/吨钢的成绩。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06 10:51:18 阅读(729)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新进展:钢铁流程分布式余热跨界利用关键技术 系集成开发与应用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双碳”日益重视,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正逐步向更加清洁的电力、燃气锅炉及工业余热替代方向迈进。抚顺新钢铁也正以“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智能制造的先行者、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建筑业综合服务平台的主导者”四大发展战略为企业使命,致力开发利用工业余热为居民供暖,既能解决政府关注的居民供暖环保问题,又能实现工业企业与供暖企业的联动,最终实现了产城融合的企业愿景。目前,钢铁余热利用以下技术难题: 1、余热形态、品质差异大,导致回收技术差异大。 2、钢铁企业生产特点是流程长,余热资源分散,集中回收利用难度大; 3、用户侧供暖参数的不同,导致供热系统热平衡、水平衡调节难度大; 4、钢厂生产波动导致供热系统热平衡、水平衡调节难度大。 针对钢铁这些存在的普遍问题,抚顺新钢铁开展了钢铁流程分布式余热跨界利用关键技术的系集成开发与应用,实现供暖面积2.27平方米/吨钢的成绩。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2-04-01 09:56:02 阅读(738) 评论(0)

第2页/共1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