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53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动态;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

钢铁工业经历三十年节能技术革新,能耗下降幅度趋缓,新形势下其能源结构高碳化、集中供能柔性不足、数据模型技术开发不够等问题愈加突出。为探索钢铁企业节能新方向,以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理论研究与架构设计为先导,选择关键技术实施开发与应用。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研究揭示了钢铁生产与分布式能源的耦合关系,提出“源-网-荷-储”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理论并完成架构设计:以可再生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优化传统能源结构;以余能就地极限回收利用与区域能源自平衡提升能源效率;以数据驱动和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增强源荷互动能力;以多网互融和网储一体优化钢铁能源系统调整能力。 2、形成钢铁低碳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高效多能互补技术,包括:攻克光伏屋顶组件动态清洗运维技术难关,建成世界最大屋顶光伏发电并网工程,使之成为钢厂低碳清洁能源重要组成;发明高炉冲渣水乏汽与烟气余热热电冷联供系统及方法,开发余热用于高炉煤气碳捕获、协同处置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技术,建成兆瓦级涌动型烧结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构建余热资源分布式能源微网。 3、形成流体网络建模和能量储存优化等组合式节能技术,包括:开发管网和煤气柜储气数值模拟技术,为电厂大流量和宽幅波动使用高炉煤气解除安全顾虑;对热力系统不同效率汽源给出基于等效电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发明循环水组合节能方法及系统;开发适用于南方钢厂移动供热模式,以规模化移动热网丰富钢厂能量输配网络。 4、形成模型支撑、数据驱动的源荷交互柔性调控用能技术,包括:开发六大工序三层多阶极限能耗模型,为工序能耗从理论、技术、生产层逼近极限提供定量判据;开发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控制关口电量和制定分时电价响应策略;以燃气互换性理论指导典型炉窑燃烧效率和煤气调配;用数据挖掘结合热工理论确定加热炉能效关键指标及操作模式。 以“多能互补、数据驱动、网储一体、源荷交互、极限能效”为主线的钢铁多流耦合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使宝钢节能水平显著提高:近三年节能8.8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经济效益4.7亿元,对传统钢铁工业能效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实践示范。本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3项,企业技术秘密20项,发表论文25篇,编著和参编专著2本。
作者:bgbj 发表时间: 2020-01-06 04:41:51 阅读(2111)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面向多品规高精度轧制的CSP过程控制系统在线改造关键技术

通过开发CSP过程控制系统在线改造关键技术,实现了多品规轧制和产品厚度、板形、温度、性能等指标的高精度控制,并成功进行示范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如下: (1)基于工况动态感知的辊底式隧道加热炉智能燃烧系统。通过建立考虑氧化铁皮及上下表面换热差异的多维快速板坯温度场在线预报模型、基于工况动态感知技术和改进精英策略的遗传算法板坯最佳升温曲线模型、板坯加热质量及隧道炉能效评估智能决策模型,集成了CSP隧道炉智能燃烧系统,实现了加热质量、能耗等指标的整体优化,大幅提升了板坯温度的FET、模型、同板差、同炉坯间差、交叉坯间差命中率,自动烧钢率由0%提高到90%以上,能耗下降19%以上。 (2)适应CSP流程的高精度轧制过程控制模型。通过建立基于相变动力学和位错密度理论的两相区轧制统一变形抗力模型、基于自学习参数动态分区拟合算法和自学习速度在线优化算法的多种自学习策略模型、基于物理冶金和工业数据混合驱动的组织性能在线预报及工艺优化模型,满足了多品规、双流交叉、品规快速过渡的高精度轧制需求,厚度、FDT、CT的命中率分别由97.57%、93.83%、87.34%提高至99.60%、98.10%、97.87%,碳钢产品实现了“免取样”。 (3)兼顾全幅宽和多目标的板形综合控制技术。在开发边部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其控制技术、考虑温度-相变-应力多场耦合的全幅宽机架间板形传递模型的基础上,集成上下游机架多辊形灵活配置策略及下游机架变参数异步窜辊策略的、兼顾多目标的板形成套控制系统,实现了全幅宽板形与轧制稳定性的协同控制,凸度C40、平坦度命中率分别由98.46%、96.64%提高到99.08%、99.80%,且凸度C25命中率能达95.97%,薄规格生产能力由2.00mm扩展至1.20mm。 (4)基于数据网关的过程控制系统在线升级改造技术。通过开发基于数据网关的新老系统并行调试技术、基于通信中间件的高性能电文实时解析与分发技术、功能模块级别的系统无缝双向一键软切换技术和采用自主研发的中间件平台和模块化设计方法,搭建了具有开放、可配置、免维护等特点的、稳定可靠的过程控制系统,实现了低风险的、无需专门停机时间的过程控制系统在线改造。
作者:工研院 发表时间: 2019-12-26 05:00:46 阅读(2162)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工艺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超薄不锈精密带钢生产难度极大,特别是宽度≥400mm的宽幅薄带生产中存在板形及厚度精度难以控制、钢质纯净度低导致的轧制穿孔等技术难题和长线退火过程中的抽带、断带及折印等生产难题,无法满足用户对高平整度(不平度≤0.1mm/m)、高表面质量使用需求和稳定生产。围绕上述难题,项目组在板形、张力控制、钢质纯净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实现了以下创新: (1)首次基于边界积分的压扁计算方法,耦合辊系变形和金属塑性成形特性,开发出以复合性多曲线锥度辊系配置、高强韧钛合金轧辊设计和多轧程板形动态控制为核心的成套轧制技术,实现了宽幅超薄不锈精密带钢的高精度稳定轧制,厚度0.02mm、宽度640mm的产品国际首发。 (2)开发出多点转矩平衡补偿、螺旋芯轴型展平辊设计、非线性卷取张力动态调整的热处理线张力精准控制技术三大关键技术,解决了宽幅超薄不锈精密带钢长线退火过程中断带、折印及塌卷等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大卷重(2吨以上)超薄带高效连续稳定生产。 (3)开发出超薄带钢高表面系列控制技术,包括高纯净度塑性化夹杂物控制、无磷Na2SiO3高活性环保清洗(残留物≤3mg/m²)、同步接触辊式密封等技术,解决了超薄带钢轧制穿孔、表面划伤、清洗不良等问题,产品表面精美,覆膜性好。 (4)开发出软态、高硬高弹、去应力TA等性能调控技术,形成了20余种特殊功能的系列产品。 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5项,起草行业标准3项,发布2项,论文发表18篇,并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幅不锈钢超薄料关键生产工艺技术,厚度0.02mm且宽度600mm以上国际独有。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9-12-16 05:08:54 阅读(2052)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 2019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19 年本重点专项将围绕材料、地学、信息、制造、能源、生命科学及交叉等6 个领域方向部署项目,优先支持39 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 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 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2019 年度专项拟部署项目的国拨概算总经费为9.9 亿元。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4 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不超过6 家。。2019 年度专项拟部署项目的国拨概算总经费为9.9 亿元。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06-24 07:21:52 阅读(1409)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 ” 重点专项 2018

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 年本重点专项将围绕信息、能源、地学、制造、材料、生命科学及交叉等6 个领域方向部署项目,优先支持37 个研究方向。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 1 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 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2018 年度专项拟部署项目的国拨经费总概算为 9.7 亿元。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申报项目须提出明确、有显示度的5 年总体目标和2年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或研究进度);立项项目 实行“2+3”分段式资助,在项目执行2年左右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 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项目后续支持方式。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8-11-05 03:16:43 阅读(1865) 评论(0)

6:[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8—2022年。2018年拟部署33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约8.5亿元。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2018—2022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对于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对于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8-07-06 05:53:53 阅读(1737)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8-02-11 04:34:01 阅读(2884)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宣钢优质低成本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开发

基于转炉炉型维护的溅渣护炉技术。通过副枪测试,动态调整炉渣组分,建立炉渣FeO的数据模型,准确的获得终渣的物理、化学特性,指导计算机自动调整炉渣;建立溅渣护炉枪位自动控制模型,保证溅渣效果,尽可能延长溅渣层在炉衬上的存留时间, 干式除尘条件下转炉高碳出钢技术。通过对“前烧期”冶金过程的研究,达到控制顶吹氧气流量实现“前烧期”的熔池搅拌控制的目的,使干式除尘转炉自动吹炼过程必须能够起枪进行双渣操作;建立自动炼钢双渣模型,增加前期脱磷率,在干式除尘转炉自动炼钢条件下实现高拉碳。 转炉底吹透气砖快速热更换技术。重新设计专利底吹透气砖与专用钻孔机构,严格按照预定的操作步骤,将被更换的透气砖钻透,在芯砖上涂抹好镁质泥浆并迅速将其装进透气砖孔中,用螺栓将法兰紧固,接好尾管,实现在热态下用较短时间更换透气砖,达到全炉役底吹的目的。 适合宣钢条件的卷扬提升式钢包全程加盖技术。由于宣钢LF精炼炉采用旋转电极式双工位设计,钢包车穿跨布置的工况,导致宣钢不能采用插齿式钢包加盖机构,因此重新设计一种可上下前后移动的卷扬提升式钢包加揭盖设备,生产时按照预定的操作步骤执行加盖揭盖操作,实现钢包全程加盖。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2-02 11:36:33 阅读(2218)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绿色洁净电弧炉炼钢关键技术及装备

项目研发团队以电弧炉炼钢绿色、高效、优质生产为目标,依托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首次提出并开发绿色洁净电弧炉炼钢关键技术及装备。以自主研发出超大容量(140MVA)、供电操作模型及高智能型电极调节系统;电弧炉炼钢埋入式喷粉脱磷脱氮、出钢过程在线喷粉脱氧、电弧炉CO2-Ar动态底吹等新方法;电弧炉炼钢“四位一体”绿色节能清洁化生产技术及装备;开发了电弧炉炼钢数字化生产平台,实现了终点控制和炼钢系统的一体化集成。2012年,项目完成创新性研究并实现工程化应用。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8-01-30 09:56:25 阅读(2145)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项目不超过15个,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国拨经费约3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5家。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12-25 02:15:06 阅读(2153) 评论(0)

第4页/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