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218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关键技术;搜索位置:无限定;

1:[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项目(课题)指南

(一)京津冀区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 1 课题1、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2018ZX07101005 1 项目1、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区廊坊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综合示范2018ZX07105 3 项目2、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8ZX07109 8 项目3、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ZX07110 15 项目4、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2018ZX07111 25 (二)太湖流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 34 项目1、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集成与业务化运行2018ZX07208 34 (三)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 46 课题1、流域水环境管理经济政策创新与系统集成2018ZX07301007 46 (四)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 50 课题1、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废盐资源化集成技术工程示范及产业化推广2018ZX07402005 50 (五)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 52 课题1、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技术系统评估及标准化2018ZX07502001 52 (六)典型流域技术完善、验证、应用推广示范 55 项目1、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与水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应用2018ZX07601 55 项目2、滇池流域水环境改善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2018ZX07604 62 (七)专项集成 68 课题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与发展战略2018ZX07701001 68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8-08 04:22:18 阅读(2113) 评论(0)

2:[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材料重大科技项目,着力保障重点基础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材料的重大需求,提升我国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前瞻部署策略,科学把握新技术的原创点,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和关键技术问题,实施材料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使材料的基础前沿研发活动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实施技术创新引导策略,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切实加强我国材料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支撑。 加强我国材料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军工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技术、特种合金和稀土新材料等,满足我国重大工程与国防建设的材料需求。 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先进轻合金、特种工程塑料、特种玻璃与陶瓷等先进结构材料技术;高性能膜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特种功能与智能材料技术;新型微电子/光电子/磁电子材料、印刷电子材料、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等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技术;以高通量设计/制备/表征为特征的材料基因组技术;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技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的形成,切实促进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材料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量大面广的基础性原材料技术提升,实现重点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优势产能合作,落实节能减排,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 加强材料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材料领域核心领军人才、研究开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组成的材料人才体系及其评价机制,提升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着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的水平和比例,满足材料领域发展的需求。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5-03 09:05:23 阅读(2578) 评论(0)

3:[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按照“争高端、促转型、强基础”的总体目标,强化制造核心基础件和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品,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方向,强化制造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二)发展思路 1.探索高端,构筑先发优势 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加强新兴产业关键装备、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制造等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率先突破,赢得战略主动。 2.强化基础,增强保障能力 针对制造业基础能力薄弱和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重点攻克轴承、液压件、仪器仪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工艺库、材料参数库和制造过程核心软件产品。 3.两化融合,推动供给改革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大数据制造服务、大规模定制、集团管控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 4.绿色制造,促进持续发展 针对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造传统产业,探索高效、节能、节材产品设计创新、智能化工艺、服务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模式,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5-03 09:05:07 阅读(3650) 评论(0)

4:[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启动11个项目,重点部署了克拉通破坏、大陆碰撞和陆内变形等三个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理论、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深部资源开采理论和深层油气成因等基础性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2017年(第二批)拟支持20个项目,国拨经费概算约8.25亿元,重点针对增生造山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技术与建模、深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紧缺矿产、战略性资源的评价勘查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与深层油气成藏评价等技术性与勘查示范为主的研究与研制工作进行部署;原则上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7-03-15 11:15:33 阅读(2584) 评论(0)

5:[研发项目动态--973计划]核电关键材料及焊接部位在微纳米尺度下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以压水堆核电站关键结构材料和焊接部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重点,研究现役和在建核电站国产材料在模拟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微纳米尺度缺陷的损伤演化规律,并与国外材料对比。重点研究环境/力学/材料成分与微观结构对高温电化学的热力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研究材料微纳米尺度缺陷的腐蚀到应力腐蚀裂纹萌生的演化规律;研究裂尖纳米尺度的化学/结构/力学特征及其扩展机制;通过第一原理计算研究合金元素和残余应力对辐照导致元素团簇形成的影响,用辐照结合小试样试验研究析出原子团簇的交互作用及其与脆性转变温度的关系;研究材料/温度/水化学/载荷/位移/频率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微动磨损行为;研究依据电化学方法的监检测系统,实现电化学探头长期可靠性和微纳级上的早期/无损/在线腐蚀损伤监检测;研究依据损伤机理的寿命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估方法。在环境因素与材料交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理论、材料在环境中损伤演化的微细观理论、材料环境行为的模型与寿命预测理论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上有所突破。形成与基础理论紧密联系的若干关键技术基础和两项示范性技术—监检测与寿命评估,为材料国产化和科学使用、建立材料安全使用的评价准则和寿命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和判据。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6-12-30 03:00:18 阅读(2809) 评论(0)

6:[成果转化与推广--工序节能技术]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技术

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技术通过上升管内壁纳米导热层、外部纳米隔热保温层、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上升管整体结构、水汽循环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开发出适合于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及配套系统,并且安全、稳定、高效、长周期的运行,继而将上升管逸出的荒煤气进行热交换,将荒煤气的余热得到充分应用,实现上升管余热回收,从而提高焦化企业的技术、经济、环保三重效益。 本技术的关键技术为上升管换热器,其克服了设备腐蚀、上升管套筒可能发生漏水、内壁结挂大量焦油、使用寿命及换热效果差等问题。
作者: 发表时间: 2016-12-14 11:22:13 阅读(5539) 评论(7)

7:[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申请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围绕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战略目标,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显著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增强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提升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生产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材料研发新思想和新理念,掌握新模式和新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本重点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构建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和专用数据库等三大示范平台;研发多尺度集成化高通量计算方法与计算软件、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高通量表征与服役行为评价技术,以及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大数据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在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和特种合金等支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典型材料上开展验证性示范应用。共部署40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方向启动了13个研究任务。2017年,拟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方向启动16个研究任务(其中,由于金属基、陶瓷基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和制备工艺差别较大,故将任务16分成3个子任务列出,即指南16.1、16.2和16.3),拟支持18-36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3.24亿元。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6-10-14 04:13:23 阅读(2238)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年度“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国家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迫切需求,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抓住我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跨界技术整合,构建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创新链,并进行一体化组织实施。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本重点专项按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4个技术方向,共部署35个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 - 2020年)。 2016年,本重点专项在4个技术方向已启动15个研究任务的27个项目。2017年,拟在4个技术方向启动15个研究任务的37-74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8.38亿元。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6-10-14 04:07:43 阅读(1730)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连铸新技术]降低CSP连铸机漏钢率工艺技术

邯钢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攻关,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该生产线实际、能够有效减少漏钢事故的工艺技术。解决了CSP连铸机漏钢率偏高的技术难题。 自主开发了"偏"正弦振动技术,有效减少了粘结漏钢事故的发生;研制开发了"一墙加两坝"中间包控流装置,使钢液中夹杂物充分上浮,钢液成分和温度更加均匀,并缩小了死区的体积;优化了结晶器热流密度及热流比参数,使偏离角裂纹漏钢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研制开发了邯钢CSP连铸机专用结晶器保护渣,在国内率先实现了CSP连铸机保护渣的国产化。 上述多项降低CSP漏钢率的关键技术应用后,邯钢CSP连铸机漏钢率逐年降低,2005~2008年漏钢率分别为0.26%、0.20%、0.18%、0.11%,连续4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国内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我国相同或相近机型薄板坯连铸工艺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作者: 发表时间: 2016-07-05 01:30:31 阅读(2520) 评论(0)

10:[成果转化与推广--连铸新技术]大规格超薄近终型异形坯工艺技术

该项目是钢铁冶金领域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自主集成创新的一次突破性跨越,其成功实践在行业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异形坯生产技术在世界的发展。用近终型异形坯直接轧制大规格H型钢具有质优、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国际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但存在以下技术难点: (1)"H"型异形坯因其断面复杂,容易出现各种质量缺陷,大规格、超薄异形坯质量更难以控制; (2)异形坯结晶器内流场复杂,对钢水洁净度要求更高; (3)异形坯冷却不均匀,以腹板裂纹为代表的铸坯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未取得突破,成为世界性难题。基于以上难点,国内外没有厂家建造大规格(高度>750mm)且超薄(<100mm)的近终型异形坯连铸机,其相关技术属于国际空白。
作者: 发表时间: 2016-07-05 01:28:39 阅读(2494) 评论(0)

第19页/共22页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