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268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需求--炼钢工艺与技术]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 交流研讨会

在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处于微利的环境下,如何持续提高特钢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寻求差异化发展,满足客户需求,需要特钢企业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此,中国金属学会与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定于7月7日~7月10日在江苏苏州召开“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开发高端品种、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满足用户需求”。会议将围绕特殊钢高洁净度、高均质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生产技术进行深入讨论,重点总结近2年来我国特殊钢行业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分析行业实际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技术发展的方向。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05-28 03:05:00 阅读(5220) 评论(0)

2:[科技需求--炼钢工艺与技术]2015年全国炼钢-连铸过程 协同优化学术研讨会

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实现生产工序过程控制技术升级、生产流程控制水平提高以及生产调度协同优化,是钢铁行业流程管控领域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中国金属学会将于2015年7月28~29日在天津召开“2015年全国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精准控制工艺过程,动态协同生产管理,实现炼钢-连铸高效生产。”会议将针对炼钢-连铸过程的生产节奏与产量平衡、产品结构与产能的匹配、过程控制与调度的协同优化以及关键工序过程控制的精准性等问题进行探讨。会议将为钢铁企业炼钢-连铸工序实现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促进钢铁企业运行与管控领域的“产学研”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平台。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05-28 03:04:45 阅读(4804) 评论(0)

3:[科技需求--炼铁工艺与技术]2015年全国烧结生产技术研讨会

中国金属学会拟于2015年6月2~5日在江苏南京召开“2015年全国烧结技术研讨会”。邀请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资深专家及梅山钢铁、沙钢、马钢、太钢和宣钢的烧结专家,作关于配好料,制好粒、布好料和点好火的操作技术专题讲座,真诚欢迎冶金行业负责烧结生产的作业长以上人员参加。 为了提高会议交流与研讨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高研讨的质量,特此开展网上技术需求调查,请将您关注或感兴趣的技术问题告知我们,以便更好地满足您的工作、学习需要,谢谢支持! 中国金属学会 会务组 2015年2月9日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05-28 02:42:56 阅读(4551) 评论(0)

4:[科技需求--能源与节能技术]全国冶金用水节水与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

中国金属学会定于今年6月29日- 7月2日在青岛 和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共同主办召开“全国冶金用水节水与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增强冶金用水节水水平,加强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提高废水资源化水平,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会议将和“2015青岛国际脱盐大会”同期同地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介绍最新的废水回用工艺及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及大型工程应用案例等。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为全国钢铁行业节水领域、污水处理领域等的专家、科技人员和国内外同行提供交流科技成果的场所,研讨节水策略与促进污水处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提高会议交流与研讨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高研讨的质量,特此开展网上技术需求调查,请将您关注或感兴趣的技术问题告知我们,以便更好地满足您的工作、学习需要,谢谢支持! 中国金属学会 会务组 2015年2月9日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05-28 02:42:48 阅读(4210) 评论(1)

5:[科技成果评价--炼铁工艺与技术]兰炭在炼铁领域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兰炭作为煤化工行业的一种主要产品,具有固定碳高、灰分低,低硫,低磷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铁合金、电石和化肥等行业。若将这部分燃料资源合理运用于炼铁领域,不仅使得两个不同产业之间实现了突破性的衔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还有助于减少炼铁对优质煤炭资源的依赖,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如何将不同规格的兰炭合理的运用于炼铁领域,并保证高炉炼铁工艺的高效稳定顺行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与神木县煤化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展开了“粉状兰炭高炉混合喷吹的应用研究”、“粉状兰炭作为烧结燃料对烧结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和“兰炭代替焦丁在高炉中应用研究”三项科研项目的研究。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5-04-10 03:16:50 阅读(2759)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机械装备技术]"快速变频幅脉冲冷却控制模具扁钢在线预硬化" 生产线 技术装备开发

模具钢是机电、IT、包装、建筑、航空、交通等行业的基础原材料。2009年我国模具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但模具钢目前还有相当数量依靠进口。东北特钢集团依托大连基地环保搬迁工程,与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安信中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开发出我国首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快速变频幅脉冲冷却控制模具扁钢在线预硬化”生产线,以“快速变频幅脉冲冷却控制”技术原理为核心,综合系统的创新技术,以“在线预硬化”代替“离线预硬化”,建立一套我国模具扁钢的生产技术与装备。
作者:csmkong 发表时间: 2015-03-27 10:49:07 阅读(2962) 评论(0)

7:[科技需求--炼钢工艺与技术]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会

中国金属学会与特殊钢分会拟于2015年6月在苏州召开“2015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开发高端品种、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企业效益”。会议将围绕特殊钢高洁净化、高均质化、高性能化,低污染、低成本化生产进行集中讨论,重点总结近2年来我国特殊钢行业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及探讨行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会议交流与研讨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高研讨的质量,特此开展网上技术需求调查,请将您关注或感兴趣的技术问题告知我们,以便更好地满足您的工作、学习需要,谢谢支持! 中国金属学会 会务组 2015年2月9日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02-10 10:13:13 阅读(3185) 评论(0)

8:[科技需求--炼钢工艺与技术]2015年国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学术研讨会

中国金属学会将于2015年7月28~29日在天津召开“2015年全国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精准控制工艺过程,动态协同生产管理,实现炼钢-连铸高效生产。”会议将针对炼钢-连铸过程的生产节奏与产量平衡、产品结构与产能的匹配、过程控制与调度的协同优化以及关键工序过程控制的精准性等问题进行探讨。为钢铁企业实现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促进钢铁企业运行与管控领域的“产学研”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平台。 为了提高会议交流与研讨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高研讨的质量,特此开展网上技术需求调查,请将您关注或感兴趣的技术问题告知我们,以便更好地满足您的工作、学习需要,谢谢支持! 中国金属学会 会务组 2015年2月9日
作者:董鹏莉 发表时间: 2015-02-10 10:13:06 阅读(3223) 评论(0)

9:[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烟气综合净化技术]300t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

转炉吹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由罩群补集后进入汽化冷却烟道,通过热交换作用将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使转炉煤气温度降低至800~1000℃后进入蒸发冷却器。在蒸发冷却器上部用多个喷嘴向烟气喷射雾状水滴,水滴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被蒸发,将烟气温度由800~1000℃冷却至200℃左右。蒸发冷却器采用的喷嘴为双层环缝结构,喷嘴的中心孔喷水,环缝喷射蒸汽以对水滴进行雾化。转炉煤气经蒸发冷却器冷却至200℃左右后进入静电除尘器。在常规冶炼条件下,采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可实现煤气回收量达到100Nm3/t钢,蒸汽回收量达到80kg/t钢;“全三脱”冶炼条件下煤气回收量达到85Nm3/t钢,蒸汽回收量达到110kg/t钢的效果。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4-10-10 08:15:08 阅读(2734) 评论(1)

10:[成果转化与推广--选矿新技术]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针对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对造成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分选困难的原因以及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石浮选时指标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由细粒菱铁矿和白云石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罩盖引起的。由于碳酸盐矿物的罩盖,使石英和赤铁矿表面性质与碳酸盐矿物相近,使这两种矿物呈现与碳酸盐矿物类似的浮游性。由于碳酸盐矿物(菱铁矿和白云石)是难以浮选也较难抑制的具有中等可浮性的矿物,淀粉对菱铁矿和铁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的抑制作用不强,这是造成当含碳酸盐矿物存在时,碳酸盐不能完全被抑制而混入精矿中,也不能完全活化而进入泡沫产品中而成为尾矿的原因。从而使石英和赤铁矿不能有效地被分选,从而造成了正常浮选条件下选择性下降,最终导致“精尾不分”现象的出现。根据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石浮选时指标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由细粒菱铁矿和白云石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罩盖引起的,提出“分步浮选”工艺流程,即第一步在中性条件下采用正浮选工艺选出菱铁矿,第二步采用反浮选工艺分选赤铁矿。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4-10-10 08:14:58 阅读(2902) 评论(0)

第26页/共27页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