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由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大学成立“产-学-研”团队,基于国产精轧机+摩根MINI轧机、摩根精轧机+RSM减定径机组的装备优势,借助模拟仿真和热模拟试验等手段,针对典型基础件用中高碳钢的在线组织调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根据不同钢种特性、二次加工及服役性能要求,形成创新的特钢线材在线组织调控技术集成。实现以下创新:
1.采用连铸小方坯开发出多种机理组合应用的高品质特钢线材在线组织调 控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装备及设施升级改造,形成含加热控制、“再结晶区、 未再结晶区、两相区”多段控轧和“雾冷+强风冷”、“超慢冷“、“等温”控制的 多元组合工艺方法;
2.形成亚共析钢在线“软化”技术。
a)弹簧钢 50CrVA 创新采用低温累积大变形诱导和强化铁素体相变、轧后 “超慢冷”并精确控制冷却路径工艺组合获得 100%F+P 组织,硬度≤290HB, 可直接深拉拔加工;
b)紧固件用钢 ZT35K-M 实施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离异共析和退化珠光 体相变机理研究与组合应用,指标达到球化组织 4.0 级、铁素体≥80%、硬度≤ 76HRB,可免退火冷镦成型;
c)工具钢 S2(67SiCrNiMoV)利用低温轧制变形强化相变、快冷+“等温” 抑制先共析铁素体和马氏体相变的工艺组合,获得“单一”贝氏体组织,硬度≤ 45HRC,提升加工及疲劳性能;
3.攻克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索氏体控制难题。
a)GCr15 创新采用高温防氧化加热、(γ+Fe3C)两相区累积大变形轧制 诱导渗碳体析出、轧后“强风冷+雾冷”抑制先共析渗碳体、“等温”相变的机理 及工艺组合,达到网状≤2.0 级,晶粒度 10.0 级以上,面缩≥31%的行业领先水平;
b)LX86A 采用高温防氧化加热技术、再结晶区轧制提高奥氏体稳定性、轧 后“强风冷+雾冷”抑制先共析渗碳体+“等温”相变的机理及工艺组合,达到 网状≤1.0 级、索氏体化率≥92%和面缩≥40%的行业领先水平;
4.进一步研究阐述中高碳钢的脱碳机理并形成中高碳钢特钢线材的脱碳控 制技术方法,达到总脱碳层≤0.4%D、零全脱碳的领先控制水平。
作者:ztgt666
发表时间: 2021-06-29 03:17:01
阅读(1910)
评论(0)
钢坯表面高质量清理技术是高附加值钢材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之一。钢坯表面清理技术主要包括:自动火焰清理、人工火焰清理、人工修磨和抛喷丸清理等。相比传统机械清理技术所带来的低效率和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等不足;自动火焰清理具有清理质量高、生产效率高和劳动强度小等优点。但由于国内技术开发较晚,受限于国外的牵制,导致进口火焰清理设备维修周期过长且无法受我国钢铁企业自我把控,进而导致板坯清理生产效率及板坯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焰清理机及成套装备对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自主研发地位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针对高表面质量要求的精品钢生产进行创新性研究,开发出连铸板坯火焰清理机成套装备。
作者:李重河
发表时间: 2021-06-02 03:03:51
阅读(2445)
评论(0)
金属线材制品是指以金属线材为原料,经过拉拔或冷轧等方式加工成的金属丝以及用丝进一步加工成的产品,具有强度高、抗松弛及蠕变能力强、疲劳寿命长、耐蚀及耐磨性能好、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等特点,是典型的高效钢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高速铁路、路桥建设、海洋工程、汽车、矿山、码头等诸多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长期以来,国际金属线材制品强国主要包括日本、德国、比利时、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他们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开发出一系列性能指标处于全球先进行列的高性能线材制品,同时通过装备的智能化实现低能耗和高效率的生产。相比之下,我国金属线材制品产业水平整体大而不强,缺乏全球竞争力。
本项目自2007年开始,依托一系列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以珠光体组织强韧化机理的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特种金属线材制品并完成产业化,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6-01 09:29:59
阅读(1533)
评论(0)
钢铁行业窑炉烟尘细颗粒物 PM2.5 排放将造成城市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常规的除尘技术存在细颗粒物捕集效率低、运行能耗高等技术短板,不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市场亟待需求符合节能减排和绿色碳的细颗粒物高效捕集技术和装备。中钢天澄利用国家 863 课题平台,成功研发了预荷电袋式除尘技术与装备,为钢铁行业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提供了技术和装备,2014 年底在鞍钢 180t 转炉烟气净化上建成示范工程,排放浓度小于 10mg/m 3 ,设备节能 40%以上,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4-09 10:04:04
阅读(1673)
评论(0)
我国已经具备国际领先的钢铁冶金生产装备,然而国内一些关键钢材质量和稳定性与国外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关键钢种还无法实现自主生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在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软件开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存在如下局限性:
(1)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软件,开发一款属于中国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软件已经非常急迫。
(2)我国在复杂冶金反应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耦合计算方法方面研究较少,国外计算软件中包含了先进计算方法但不完全公开,制约了我国相关研究发展。
(3)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冶金反应器过程中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库,国外计算软件中整合了大量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并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优化选择,但是这些数据库都完全保密,且购买使用权价格昂贵,制约了我国相关研究发展。
(4)当前已有国外软件的热力学数据库部分参数仍存在争议,例如镁、钙和稀土等强脱氧合金元素,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对其热力学数据进行补充和更新。
(5)当前已有国外软件应用领域范围太广,大多不是专门针对钢铁冶金领域,很多冶金反应过程缺少针对性、无法实现。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洁净钢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相关计算软件平台,为我国钢铁材料的洁净化和精准化水平提升坚实基础。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3-02 05:11:31
阅读(2454)
评论(0)
目前,国内进行高炉煤气脱硫的工程应用较少,在超低排放的要求下,钢铁企业迫切需要经济、易行的脱硫工艺。高炉煤气因其特殊性,不能直接套用现有传统脱硫技术,高炉煤气源头脱硫存在以下技术难点:
(1)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组分占比高且难以直接有效脱除。高炉煤气中的总硫含量约在60-160mg/Nm3之间,其中硫化氢占比在20%-40%之间,COS、CS2等有机硫占比在60%-80%之间,有机硫中COS占90%,其它有机硫组分占比较少。
(2)高炉煤气气量大、压力低。例如:1000m3级高炉产生的煤气量大约在220000 Nm3/h -350000 Nm3/h。高炉煤气经过TRT后压力<20kpa。
(3)高炉煤气含水、含尘和Cl-离子。高炉煤气饱和温度较高,管输过程中随着温度下降会冷凝出大量水;在煤气布袋除尘运行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含尘量仍有~10mg/m3;煤气中的Cl-离子对金属管道及设备具有较强腐蚀性,甚至会造成煤气脱硫所采用的催化剂中毒。
(4)高炉煤气脱硫装置对TRT发电效率的影响。无论高炉煤气脱硫装置布置在TRT前或者之后,若脱硫装置阻损过大将会直接导致TRT发电效率降低,从而导致脱硫装置的运行成本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超低排放政策出台之前就预判到脱硫的技术发展方向,于2017年就开始对煤气脱硫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和甄选,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历经两年多的研究,相继攻克了吸附材料、疏水抗尘、煤气温度调控、高效再生、解吸气处理、设备耐腐蚀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形成了系统性的高炉煤气源头脱除含硫、含氯杂质的成套技术和装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1-02-23 10:45:18
阅读(1772)
评论(0)
本项目属于烧结环保领域。目前国内约有900台烧结机,仅26%企业有焦化厂,因此大部分烧结点火采用的是热值在6000KJ/m3以下的混合气。与采用焦炉煤点火相比,低热值煤气点火带来烧结表层点火质量差的问题,进而造成烧结内返矿高和强度低。为了保证点火质量,通常采用高含量煤气点火,这与当前烧结CO排放逐步成为环保关注点的背景相违背,值得关注并急需解决。
为了改善低热值煤气点火质量,降低烧结机头废气中CO含量,项目组围绕中天180m2烧结机,开展了低热值煤气富氧点火工艺仿真和试验等研究。项目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攻克了烧结低热值煤气富氧点火的基本理论、工艺制度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富氧点火工艺及装备,明确了富氧点火对烧结产质量和废气排放的影响规律。项目取得创新成果如下:
1)提出了基于富氧燃烧的低热值燃气烧结点火方法。系统研究了富氧对低热值燃气反应特性、燃气预混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形成了基于富氧燃烧的低热值燃气烧结点火基础理论,为低热值燃气点火工艺和装备的开发提供了新途径和理论依据。
2)研发了低热值燃气富氧点系统及关键装备技术。开发了基于钝体扰流的空氧气逆流混合器,实现了大流量差和大压力差下的空氧气高效混合;研制了分区梯级富氧点火系统,实现了点火炉分区域的富氧浓度调节;开发了基于分级调节的氧气流量精准控制技术,实现了富氧点火过程的精准控制;形成低热值燃气富氧点火成套装备及控制方法,为富氧点火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3)探明了富氧点火对低热值煤气点火烧结CO减排的积极作用,即富氧点火提高了炉膛内煤气的燃尽程度从而减少未燃煤气中CO进入料层,以及因富氧而提高氧含量、温度的废气提升了料层表层内固体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了CO的生成,二者共同作用实现了烧结CO减排10%。
在中天钢铁180m2烧结实施本工艺后,煤气消耗降低10%,点火温度升高30℃,表层结矿强度提高2.27%,内返降低1%,上料量提高5t/h,吨矿效益在1.2元/t水平。富氧可促进炉膛煤气和料层表层料中固体燃料的充分燃烧,从而降低机头风箱烟气中的CO 浓度,贡献整体废气CO减排10%。富氧点火后固体燃耗降低1kg/t。项目获专利7项,发表论文6篇。本项目对于全国70%多不配套焦化而采用低热值煤气点火的烧结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在改善烧结矿产质量的同时促进CO减排。
作者:ztgt666
发表时间: 2021-01-15 02:58:55
阅读(2571)
评论(0)
“环保新时代,绿色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解决钢铁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钢铁企业长期存在冷轧废水难降解有机物和总氮等关键污染物控制的“卡脖子”难题,在国家大力推进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钢铁废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冷轧废水达标处理成为钢铁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科技问题。
项目团队立足宝钢股份冷轧废水的现状,聚焦冷轧废水难降解有机物和总氮等关键污染物,从冷轧废水深度处理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全过程出发,突破了高浓度活性微生物精准控制脱碳除氮、炭基纳米载体臭氧催化、高效膜循环资源化回用和浓水三维电氧化等4项关键核心技术,并通过小试、中试和示范工程研究,构建了冷轧废水生化-物化强化处理新工艺,获得重大科技创新。
1)首创了高浓度活性微生物精准控制脱碳除氮技术。
2)率先开发了炭基纳米载体臭氧催化技术。
3)率先形成高效膜循环资源化回用技术。
4)首次开发浓水三维电氧化技术。在绿色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项目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的同时,注重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布局,共申请发明专利42件,已授权13件,认定企业技术秘密17项,发表论文21篇。技术转化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近三年累计直接科研效益12332.5万元。
项目成果应用于宝钢宝山基地冷轧2030废水系统、1420/1730废水系统、1800废水系统和硅钢4期废水系统、湛江东山基地冷轧1期和冷轧2期废水系统,每年处理冷轧废水超1500万吨,全系统废水回用率达到65%以上,有机物和总氮的排放量低于国内外同行。项目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实现了宝山基地和湛江基地冷轧废水处理工艺和装备的系统升级,全面提升了全流程污染物控制和去除能力,为建设“高于标准、优于城区”的城市钢厂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bggflzfs
发表时间: 2021-01-12 04:33:26
阅读(2366)
评论(0)
为提高首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同板差控制水平,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及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联合研发团队,进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超低同板差控制技术”项目攻关,在硅钢热轧工序重点开展了热轧工序断面轮廓控制成套工艺装备开发、“凸度-平坦度-楔形”协同优化控制技术,突破传统的控制边降和磨损技术手段,实现良好断面轮廓与小凸度的热轧产品;在冷轧工序重点开展了多辊轧机高精度同板差协同控制技术、UCMW酸轧机组高精度边降控制技术。
通过上述技术攻关及应用,热轧工序高牌号无取向硅钢C25命中率控制精度由26%提升到90.2%,在此热轧工序C25提高基础之上,下游硅钢成品指标显著提升,部分高端产品如无人机等指标达到新日铁3μm以内的同等控制水平。项目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国有企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高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为国家机电产业与能源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3.5262亿元。
作者:潘明铭
发表时间: 2021-01-06 11:14:25
阅读(2614)
评论(0)
随着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国家提出了适度包装,用材节约的新要求。镀锡板作为主要的金属包装材料,占金属包装成本的60~80%。因此,镀锡板厚度与锡层减薄对于包装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实现镀锡板产品厚度和镀层减薄,本项目研究了超薄镀锡板冶炼、连铸、酸连轧、连退在线二次冷轧及超薄镀层电镀等关键工艺控制技术,攻克了镀锡板连铸高拉速、超薄带酸连轧高速卷取穿带、连退在线二次冷轧、超薄镀层耐蚀性等诸多难题,最终在首钢京唐公司实现了超薄厚度,超薄镀层镀锡板产品高效生产,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有:
(1)研发出超薄镀锡板洁净钢冶炼及高效连铸技术,提出钢包渣改质、中包气幕、新型浸入式水口的新方法,降低结晶器液位波动,实现夹杂物尺寸显著降低,中包平均T.O含量≤11.7 ppm,连铸拉速1.7 m/min的国际领先指标;
(2)开发出超薄镀锡板酸连轧高速稳定穿带及高精度板形控制技术,解决了超薄带高速卷取穿带及板形控制难题,实现酸连轧0.12 mm超薄带稳定、批量生产的国际领先指标,板形质量显著提高(2~4 IU);
(3)开发出连退在线二次冷轧高效稳定生产技术,解决了连退在线二次冷轧稳定性和炉区高速通板难题,实现DR材在线批量稳定生产,“连退+二次冷轧”生产周期大幅度降低至0.6 h;
(4)发明了超薄镀层无铬钝化装备及电镀成套技术,阐明了传统助熔剂对超薄镀层均匀性的影响规律,解决了超薄镀层过合金化和耐蚀性难题,镀锡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最薄镀锡量降到0.5 g/m2(镀层厚约0.07 μm)。
该项目近三年累计实现镀锡板供货140余万吨,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对降低金属包装材料消耗,实现绿色化、高效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作者:fangyuan0905
发表时间: 2021-01-06 11:11:09
阅读(205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