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491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应用;搜索位置:无限定;

1:[科技成果评价--能源与节能技术]节能高效型转炉烟气热回收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转炉烟气热回收作为转炉烟气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以及实现转炉负能炼钢的需要。汽化冷却烟道是炼钢系统中转炉烟气热回收的核心设备,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炼钢的生产效率。本项目针对国内外现有复合循环冷却方式的重大工艺缺陷,攻克系统节能与烟道长寿无法兼顾的核心技术难关。发明了转炉烟道汽化冷却优化用能关键工艺技术,创建了安全可靠的转炉烟道优化用能复合循环系统关键工艺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系统耗能大、蒸汽产量低等共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升了转炉热回收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针对国内外活动烟罩结构的重大设备缺陷,攻克了圈梁易过热变形和氮气消耗量高的核心技术难关,发明了以随动密封和新型圈梁水冷结构为核心的长寿节能型活动烟罩结构,有效解决了活动烟罩密封效果差、氮气消耗量高、升降不畅等共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升了活动烟罩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作者:袁伟霞 发表时间: 2019-05-30 02:29:54 阅读(2608) 评论(0)

2:[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焦化洗脱苯过程洁净生产系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该项目针对焦化企业传统蒸汽共沸汽提脱苯工艺的粗苯收率低、能耗高、废水废渣废气污染环境、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依据炼焦化学工业流程学 “三流一态”(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及其对应的过程状态)的理论,提出以“负压实沸点蒸馏”取代传统蒸汽共沸蒸馏,开发了负压脱苯工艺流程和装备。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双塔双炉负压脱苯的工业实践,升级优化了单炉单塔脱苯工艺,实现了“脱苯和再生高效集成”、“脱苯再生差压操作集成化与大型化”等塔器高效集成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该项技术已获得专利4 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成功应用于11家焦化企业(共12套,焦炭产量1600万t/年),累计为用户新增经济效益4.85亿元,累计减排CO2 6.78万t,减排废水155万t,减排VOCs 22万t,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14:05 阅读(2953) 评论(0)

3:[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吉帕级高性能汽车钢板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我国在吉帕级(抗拉强度≥1000 MPa)汽车用钢方面,仍存在产品种类少、质量稳定性差和成材率较低等问题。针对吉帕级钢板存在的系列难题,项目采用产学研用全面协作研发方式,充分利用钢铁企业、高校、汽车用户的体系技术创新力量,重点聚焦材料设计、制造技术和使用技术,实现吉帕级汽车用钢系列产品的开发、制造和大规模市场化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汽车行业提供有竞争力的轻量化钢铁材料。该项目制定国际用户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汽车工业行业标准4项,已获得授权专利46件,发表科技论文106篇。宝钢吉帕级钢近三年供货量超过89万吨,产值50.3亿元,效益13.4亿元,国内市场占有量60%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提升中国汽车轻量化水平和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12:37 阅读(2700) 评论(0)

4:[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不锈钢混酸废液资源化再生利用系统集成技术

该项目针对传统不锈钢混酸废液采用的石灰中和处理存在的消耗大量石灰、产生大量污泥等缺陷以及喷雾焙烧法存在的高温硝酸分解、能耗高、设备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理论创新,攻克了多项工艺、设备以及系统控制等方面的难题,研制出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不锈钢混酸废液资源化再生利用系统集成技术,打破了国外在不锈钢混酸再生领域的技术垄断。依托该项目制定国家标准1项,授权专利22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项目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产业化应用,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11:48 阅读(2424) 评论(0)

5:[科技成果评价--炼钢工艺与技术]铜增材连铸结晶器再制造技术

金属增材一般是将固态金属高温熔融后堆积在零部件需要增材制造的部位,随后冷却至室温。这样的制造过程,导致增材制造的金属材料内部不仅存在大量缺陷及杂质,而且残余应力大、热应力高、与零部件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差,增材制造的金属材料形状难以控制,制造过程能耗高。同时也极易造成零部件变形,不适合用于零部件的再制造。而电化学铜增材技术的制造则是在常温常压的水溶液中进行,其制备过程能耗低、复合材料的形状易于控制,纯度高,无内应力和热应力且与再制造零部件基体之间具有很好的结合力。从而保证了用电化学铜增材技术制造出的结晶器,不仅尺寸恢复到原设计水平,而且寿命超过所购买结晶器新品寿命的3倍。该项目相关技术获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已成功应用于我国20多家钢铁企业,连铸结晶器的使用寿命提高1.5倍至1.8倍,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11:00 阅读(2426) 评论(0)

6:[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焦化技术]基于新型树枝状纳米功能材料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及应用

该项技术针对许多焦化厂废水氰化物、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依然没有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处理成本较高,色度差等问题,进行了基于端氨基树枝状纳米功能材料的研制开发,以多种物化技术工艺的组合为技术路线,耦合混凝、沉淀、吸附、分子捕集等技术方法,制备出新型复合药剂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为解决难降解焦化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已经获得发明专利4项;成果规模化成功应用于马钢焦化废水处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09:06 阅读(2492) 评论(0)

7:[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复杂汽车管件液压成形全流程稳健设计与制造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针对我国管件液压成形零件的尺寸精度、模具与工艺匹配中的瓶颈问题,以液压成形材料-工艺-模具-零件全流程稳健设计与制造技术为主线,突破了材料、工艺、模具、稳定批量生产等全流程关键技术,实现了复杂汽车管件液压成形的自主开发及产业化。该项成果在上汽、长安、大众、福特、宝马等多家主流车厂成功应用,申报发明专利18件(已获授权10件),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4件,国家标准2项、国家注册商标1项、汽车工业行业标准1项。复杂汽车管件液压成形技术与冲压焊接工艺相比,可提高汽车零部件的性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轻质量,降低模具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为汽车的轻量化、绿色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6 10:08:05 阅读(2722) 评论(0)

8:[科技成果评价--冶金新材料]临氢化工用大单重高强韧钢板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

该项目突破大厚度临氢Cr-Mo钢板合金设计、高洁净度冶炼与均质化控制、轧制-热处理工艺技术与装备、一体化组织性能调控等关键瓶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专利技术与专有技术诀窍,打通了“研发-生产-应用-评价”全链条,取得如下创新: (1)针对石化反应装备安全、稳定、高效的需求,创新提出高品质临氢Cr-Mo钢高洁净度、精细化合金成分设计路线与控制方法,显著提高钢材抗回火脆化、抗氢腐蚀和抗高温蠕变性能。 (2)针对临氢Cr-Mo钢苛刻性能需求,创新开发出高渗透性轧制、析出物稳定控制等系列高强韧、均质化组织性能调控技术与生产技术,全面提高钢板综合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满足设计院和用户需求。 (3)针对大厚度临氢Cr-Mo钢板传统热处理冷速低、均匀性差等弊端,研制出国际首条300mm级连续辊式热处理线和高强度均匀化热处理技术,突破国际上钢板辊式热处理厚度上限,冷速、温度均匀性、板形、表面质量等主要指标显著改善。 (4)建立系统完整的临氢Cr-Mo钢板产品体系、质量检验体系和应用体系,牵头制定《临氢设备用Cr-Mo合金钢板》国家标准(GB/T 35012-2018)。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5 11:31:22 阅读(2616) 评论(0)

9:[科技成果评价--冶金环保技术]炼钢熔渣高效清洁全量处理及产品化技术开发和应用”

高效、清洁的渣处理工艺和规模化渣产品技术的开发应用对促进渣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钢铁工业的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技术开发了以滚筒粒化工艺为核心的系列成套工艺和装备,实现了不同类型钢渣的清洁高效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获得授权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 24件),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和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55篇,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几十家钢厂钢渣的处理及其资源化,促进了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5 11:22:36 阅读(2704) 评论(0)

10:[科技成果评价--轧钢工艺与技术]取向硅钢高速连续激光刻痕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完成单位通过分析和摸索在线激光刻痕技术的特点和难点,自主集成连续退火线上全套激光刻痕装备。全球首次将光纤式激光器应用于取向硅钢激光刻痕,利用不同波长对不同性质材料吸收率差异的机理,将基板热吸收效应提升5倍,实现更好的磁畴细化效果、提高改善率。设计出扩展式多振镜扫描盒光路系统,采用分时并行扫描技术实现全球最高的150mpm激光刻痕速度。通过关键参数交互联动设计以及采用大包角三辊聚焦稳定系统等,实现更精准的参数匹配和控制。
作者:wys@csm.org.cn 发表时间: 2019-03-05 11:21:27 阅读(2364) 评论(0)

第32页/共50页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