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年—2020 年)》和《中国制造 2025》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10-11 08:40:49
阅读(1646)
评论(0)
为 落 实 《 国 家 中 长 期 科 学 和 技 术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06-2020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 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10-11 08:40:39
阅读(1606)
评论(0)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发展,国内对盾构机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作为大国重器的重要零件,高品质滚刀刀圈的国产化迫在眉睫。在服役状态下,滚刀刀圈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与岩体直接接触,在纵向推力作用下,通过刀圈的碾压作用开挖岩石。通常情况下,因刀具损坏而造成的停机时间占总施工时间的16.3%,刀具费用占掘进成本的1/3。
频繁的换刀也严重地影响了施工进度,为减少停机换刀次数,降低刀圈损耗,有必要开发出综合性能更好的滚刀刀圈。这就要求钢中超低氧含量,较低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以及较小的夹杂物尺寸,致密的凝固组织。
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和山东天物成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高品质盾构滚刀近终成形刀圈,从有衬电渣炉冶炼高效脱氧、钢液夹杂物精准控制、滚刀近终成形生产流程集成管控、凝固组织致密性、产品耐磨性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最终开发了高品质盾构滚刀的近终成形刀圈,保证了高品质盾构刀圈的低成本生产。
作者:ustb-lsy
发表时间: 2019-09-04 02:35:32
阅读(3806)
评论(2)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现将“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公示时间为2019年7月25日至2019年7月29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联 系 人:车子璠
联系电话:010-68104827
传真:010-68104461
电子邮件:chezf@htrdc.com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2019年7月24日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07-30 01:58:21
阅读(1999)
评论(0)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专项实施周期为5 年(2018—2022 年)。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5 亿元。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06-24 07:22:32
阅读(3611)
评论(1)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本重点专项设立基础前沿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3 类任务以及基础前沿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5 个方向。专项实施周期为5 年(2018—2022 年)。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8 亿元。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06-24 07:22:22
阅读(1805)
评论(0)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突破新型机构/材料/驱动/传感/控制与仿生、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重大基础前沿技术,加强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提升我国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基础前沿技术储备;建立互助协作型、人体行为增强型等新一代机器人验证平台,抢占新一代机器人的技术制高点;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专用传感器、机器人软件、测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机器人的竞争力;攻克基于外部感知的机器人智能作业技术、新型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创新应用领域,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突破服务机器人行为辅助技术、云端在线服务及平台技术,创新服务领域和商业模式,培育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攻克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深化我国特种机器人的工程化应用。本重点专项协同标准体系建设、技术验证平台与系统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加速推进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重点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机器人基础前沿理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四个层次,围绕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六个方向部署实施。专项实施周期为5 年(2017—2021 年)。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 亿元。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06-24 07:22:13
阅读(1798)
评论(0)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大幅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风电、光伏等国际技术引领;掌握光热、地热、生物质、海洋能等高效利用技术;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平价上网,大面积区域供热,规模化替代化石燃料,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奠定基础。
本重点专项按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与海洋能、氢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6 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38 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 年(2018—2022 年)。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38 亿。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06-24 07:22:02
阅读(1558)
评论(0)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部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参照反馈意见建议格式(见附件2)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2日。
联系人:应对气候变化司 王铁 (010)66103234
法规与标准司 闻闽 (010)66556952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邮编:100035
邮箱:wen.min@mee.gov.cn
附件: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2.反馈意见建议格式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
2019年3月29日
作者:
发表时间: 2019-05-17 05:24:43
阅读(8207)
评论(0)
目前专项已启动三批项目立项,涉及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4大研究任务,以及涉及前沿科学及基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典型示范等的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和规范研究、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3项重点任务。已部署国拨经费8.2963亿元。
上述项目的部署,有力推进了我国在骨科、心脑血管、神经修复、眼科、口腔等疾病领域的植介入器械的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临床及临床转化研究。然而,由于医用级基础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前沿创新产品开发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进一步解决我国医用级基础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临床急需的创新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本批指南重点聚焦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原材料和前沿创新产品开发,2019年拟在医用级原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植/介入医用导管及器械表面改性核心关键技术及临床急需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等研究方向部署项目。国拨经费约为0.7亿元。实施周期为2019—2021年。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19-05-16 02:35:11
阅读(167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