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检索条件
搜索范围     关键字     每页显示条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搜索结果如下(共491条):

搜索范围:全部 ;关键字:应用;搜索位置:无限定;

1:[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钢铁冶金行业协同制造平台

通过协同制造运营平台,对合同、标准、成本等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采用业务与数据驱动的方式,使整个系统满足现场各层次业务需求,系统从订单管理开始,经采购、审核、排产、生产、质检、判定,直至入库、发货,形成了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完整管控。多年来,协同制造平台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到不同的企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围绕该平台申报了多项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进一步去促进了项目成果的落地。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53 阅读(1657) 评论(0)

2:[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BKVision金属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

钢铁工业产品线中热连轧、中厚板、连铸坯、棒材、冷轧板带等生产线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其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 效率和企业效益。针对这种高温、高速、人工检测效率极低、工人强度大安全性难移保证等众多关键问题,我们开发钢铁工业非接触的、高速、高精度在线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技术给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高温高速成像,复杂背景缺陷库及模型建立,并行计算系统等关键技术的成套钢铁工业视觉检测方案,通过工业摄像机获取到的大量钢板图像数据,经过并行计算机系统综合计算、分析,使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缺陷数据识别模型,这样在生产过程中若再次出现同类缺陷类型时实现将同类缺陷抓拍并检测识别出来,从而实现质量自动分析及缺陷报警。 应用该技术可以对钢铁工业板带钢生产减少废品率,减少开卷次数,减少翻板次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人质检作业环境,实现在线质量检测的同时可整体提高产线生产效率。从实际应用上看,可大幅度减少由于批量质量问题产生的损失,该技术已推广到多个热连轧、中厚板、连铸坯、棒材、退火酸洗等生产线应用,据有些客户热轧、中厚板钢厂使用该技术后实际数据对比可知,每年整体产生1000万以上的价值。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52 阅读(2053) 评论(0)

3:[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面向多品规高精度轧制的CSP产线控制系统

针对以CSP流程为代表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存在的外方系统黑匣子、品规扩展精度低、系统老化故障多、局部改造风险大等共性难题,通过全面系统调研、大量离线测试、高精模型研发、先进算法应用、智能功能开发等途径,从高精度轧制过程控制模型、兼顾全幅宽和多目标的板形综合控制技术、新一代过程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马钢CSP产线,是自主研发的成套过程控制系统首次应用于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首次替代原外方的系统,首次提出网关+双系统并行的零停机时间的在线替换模式,首次敢于同时保证C40、C25双凸度控制精度,综合指标优于同期采用国外技术的同类产线,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完成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研发和改造国外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此领域的长期垄断,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品种规格、降低制造成本及实现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相关技术成果也推广应用于日钢1580、柳钢2032等常规热连轧生产线,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绩,推动了宽带钢热连轧关键共性技术的持续进步。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51 阅读(1872) 评论(0)

4:[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冷轧生产智能工艺模型分析及预测系统

冷轧产线智能工艺模型分析系统基于先进的系统架构、工艺机理及智能化算法,开发了轧制打滑及热划伤预测、轧制断带分析预测、轧辊全生命周期服役状态预测、活套及炉区跑偏分析预测、产品全长性能预报等模型,实现了生产过程稳定性预测、设备服役状态分析及产线故障诊断分析等功能,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及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目标。该系统已在国内钢铁企业成功应用,系统的上线应用明显提高了冷轧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50 阅读(1815) 评论(0)

5:[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热轧自动化成套控制技术

该成套技术采用热备系统或容错服务器以及多层高速网络结构的硬件方案,并安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稳定高效的过程自动化系统开发平台,应用程序采用标准化的、可自由组合和单独升级的模块设计,为将来的扩展和升级提供极大的方便和空间;系统采用先进的解析算法模型,自主开发了多种质量控制技术。最新开发的大数据平台、质量管控、生产状态分析、能源介质监控、能耗预测、性能预报、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模块,则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30 阅读(1922) 评论(0)

6:[成果转化与推广--冶金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高性能中压交直交轧机主传动系统

冶金轧机主传动使用的大功率高性能交直交中压变频系统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制难度大,长期以来由外国进口产品垄断市场,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按照产学研方式组建从功率器件、变流与控制装置、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到国产化推广等完整的团队,实现轧机主传动交直交变频系统装备研制及系统应用推广,目前已成功在钢铁、有色行业推广10余套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同类型国际先进装备,在保证运行性能与可靠性的前提下,该装备可为企业新建或改造先进交直交变频轧机主传动装备节约1/2到1/3一次性投资。
作者:ustbgyy 发表时间: 2020-03-24 05:15:14 阅读(1796) 评论(0)

7:[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 ” 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一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源瓶颈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 2020 年重点专项拟启动 8 个公开择优重点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 4000 万元。本专项指南部署的研究任务均为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1。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3 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5 家。每个研究任务拟支持项目数均为 1~2 项。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重点任务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24 02:45:18 阅读(1383) 评论(0)

8:[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 ” 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大幅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风电、光伏等国际技术引领;掌握光热、地热、生物质、海洋能等高效利用技术;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平价上网,大面积区域供热,规模化替代化石燃料,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奠定基础。专项按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与海洋能、氢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 6 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 38 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8—2022 年)。 2020 年拟在氢能、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 4 个技术方向启动 14~28 个项,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 6.06 亿元。基础研究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2;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1.5:1;应用示范类项目,由企业牵头申报,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 3:1。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24 02:44:54 阅读(1385) 评论(0)

9:[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 ” 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设立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装备/系统与平台、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等 3 类任务以及基础支撑技术、研发设计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制造服务技术、集成平台与系统等 5 个方向。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8—2022 年)。 2020 年,拟围绕制造业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工厂共性核心技术及解决方案、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区域产业集成技术和应用示范以及基础前沿理论等任务,按照基础研究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三个层次,启动不少于 66 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 7 亿元。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充分发挥行业/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 2:1。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应达到1:1 以上。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24 02:44:37 阅读(1348) 评论(0)

10:[研发项目动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 重点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国家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的迫切需求,支撑“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抓住我国“换道超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跨界技术整合,构建基础研及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的全创新链,并进行一体化组织实施。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2020 年重点专项拟启动 8 个公开择优重点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 3900 万元。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3 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5 家。每个研究任务拟支持项目数均为 1~2 项。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重点任务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作者:高怀 发表时间: 2020-03-24 02:44:23 阅读(1300) 评论(0)

第25页/共50页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末页    

中国金属学会 版权所有2013 Tel:010-65133322-1612 京ICP备06036139号-4